9月28日,沪宁沿江高铁开通运营,标志着江苏金坛、武进、江阴等南沿江经济强区(市)不通高铁的历史就此终结。
金坛站的正式启用,对金坛来说意义重大。
2018年10月,沪宁沿江高铁先导段在金坛打下了第一根桩基,此后近5年时间里,句容站、金坛站、武进站、江阴站4座新建站拔地而起,与南京南站、张家港站、常熟站、太仓站4座既有站如珠串联起沪宁沿江高铁全线。
9月28日上午,金坛站设计团队代表——中铁第五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建筑设计研究院(以下简称“中铁五院”)院长贺敏来到金坛站,接受区融媒体中心记者专访,讲述了设计金坛高铁站背后的故事。
中铁五院是中国铁建下属的设计集团有限公司,贺敏是中铁五院一手培养起的技术干部,已从事铁路建设设计工作20余年。贺敏介绍:“我们团队目前已完成100余座铁路站房设计。在金坛高铁站设计方案征集过程中,我院的方案有幸在众多优秀方案中脱颖而出,为金坛人民服务。”
作为参与沪宁沿江高铁建设工作的重要成员,贺敏受邀参加了沪宁沿江高铁建成通车现场会。在武进站,他亲眼见证了首发列车运行、驶向上海。此时的他笑容满面,一直悬着的心总算落了地。“在长达3年的金坛站房设计周期和服务周期内,在设计时我们整个团队耗时1000余个日夜,不停地打磨、优化方案,力求做到精益求精。”
“打造精品站房”是整个团队的工作理念。要达到什么样的标准?贺敏给出了16个字:通畅融合、绿色温馨、经济艺术、智能便捷。
经过多次修改、精心打磨,金坛站以“碧湖映月、山影游镜”为设计理念,以金坛境内山水特色为原型,勾勒出“凉月如钩挂水湾,江南风物镜中看”的秀美景色,站房整体呈扇形结构,两侧结合柔美的曲线雕刻出“层峦叠嶂”的韵律感,舒展层叠的造型形成向阳腾飞之势。站房装饰选用的主要元素,既有对金坛三星村考古发掘的云雷纹进行现代化演绎重构,又有金坛刻纸国家级传承人杨兆群发起创作的百米长卷《大运河》的浮雕墙面,还有带着金坛城市LOGO和紫薇花设计的渐变天窗,亮点满满。
贺敏介绍,站房建筑是一座与城市充分融合的综合性建筑,是一座绿色低碳、让身处其中的乘客感到温馨舒适的建筑,是一座体现地方文化特色、经济适用的建筑,更是一座充满现代气息、智能便捷的建筑。
作为沪宁间第二条城际铁路,沪宁沿江高铁对于进一步缩短苏南经济发达县市与上海、南京的时空距离,完善区域快速铁路网,促进南沿江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彻底改变了金坛不通铁路的历史。“轨道上的长三角”展现出蓬勃活力,金坛融入互联互通、持续扩容的铁路版图。作为一座全新的地标性建筑,金坛站将成为全面展示金坛城市形象的新窗口。
“看着金坛高铁站从最初的设计蓝图一点点得以实现,现在矗立在金坛大地上,我们确实是感慨万分。”贺敏说,高铁站是一座城市的门户,在设计时他和团队在立面造型等方面更加注重标志性;对高铁本身而言,它既是城市的身份象征,又是市民的殷切期盼。“高铁站房的建成就是市民期盼的落实,金坛站的建成投用标志着金坛迈入‘高铁时代’,愿金坛随着高铁一起腾飞!”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