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常州市《关于贯彻落实养老机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乙类乙管”优化防控若干措施的通知》(常肺炎防控指办指(2023)1号)要求,为确保养老机构平稳度过疫情流行期,坚持养老机构“防控严于社会面,治疗优于社会面”原则,围绕“防聚集、防输入、防重症”总体目标,结合我区疫情防控态势和养老机构人员工作、生活实际需求,现就有关优化防控举措通知如下:
一、综合评判疫情防控态势。经区疫情防控指挥部综合评判,当前一个阶段,疫情处于平稳状态。在储备的医疗物资能满足两周以上用量的基础上,养老机构可实行分区管理下的优化防控措施。
二、实行定期研判调度工作制度。进一步完善区民政、卫健、镇(街道)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结对养老机构的“四帮一”机制,健全养老机构应急处置工作专班机制,完善疫情防控专班联络网,做好核酸检测、转运救治、疫苗接种、应急处置等工作,并定期分析研判疫情流行形势,及时调度指挥、督促指导和专项检查。
三、实行养老机构分区管理。养老机构结合设施条件尽可能实行内部分区管理,设立闭环管理区、流动管理区和健康观察区,尽可能划小管理单元,防止不同区域间交叉感染。闭环管理区为未感染和感染后已康复的失能卧床、无频繁外出需求等老年人和住宿在机构内工作人员的生活区域,该区域与其他区域隔离管理。流动管理区为未感染和感染后已康复的有频繁外出需求等老年人的生活区域和通勤上下班工作人员的工作区域。健康观察区为感染后尚未康复的老年人和工作人员的生活区域。医疗机构开展养老服务的,要将养老服务区域与医疗服务区域分区管理,做到物理隔离、独立设置。
四、落实“早发现”机制。各养老机构在开放管理期间,工作人员每周开展两次全员核酸检测,住养老年人每周开展两次核酸或抗原检测,工作人员与住养老人的检测隔日交替开展。养老机构可以采取依托当地医疗机构或第三方检测机构,组织核酸检测。养老机构有内设医务室或门诊部的,可以自行采样送检,其余原则上应由医疗机构或第三方检测机构派员上门服务,确保采样质量并减少人员外出感染风险。
五、加强人员出入管理。养老机构应实行预约探视制度,控制人员流量。探视人员及其他需要进入机构者,需查验 48 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及现场抗原检测阴性结果;外来人员在院内活动期间,应全程佩戴 N95 口罩,在机构指定区域活动,机构应安排专人做好防护措施全程陪同。机构开放管理期间,工作人员应实行“两点一线”上下班,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及出入人员聚集场所,做好健康管理。健康观察区感染人员连续两次核酸转阴后(间隔 24 小时),做好个人消毒措施可返回闭环管理区或流动管理区。
六、加强环境监测和风险防范。加强环境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流通。做好食堂、宿舍、卫生间、电梯间等重点区域和电梯按钮、门把手等高频接触物体表面的清洁和消毒。加强垃圾分类收集、及时清运,并做好垃圾盛装容器的清洁消毒。不举办聚集性活动,错峰用餐或送餐上门。
七、落实和运行好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的联动机制。建立与养老机构“一对一”结对协作医疗机构的疫情监测和病情救治机制。结对医疗机构通过上门巡诊、智慧家医、远程问诊等方式,为住养老人提供日常诊疗和健康监测服务,按照“一人一档、一人一策”建立医疗保障台账。结对协作医疗机构建立住养老人绿色就诊通道,对超出医疗救治能力范围的,及时将住养老人纳入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网格化分级诊疗体系,协助向上级对口协作的三级医院进行转诊。严格落实医疗机构首诊负责制,任何医疗机构不得以任何原因推诿或拒诊本区域或其他区域转来的养老机构急危重症老年人。
八、建立住养老人医疗救治绿色通道。将住养老人纳入红色重点人员保障范围,卫健部门将住养老人的姓名、手机号等信息录入 120 呼叫系统,同步建立医疗急救绿色通道,优先保障危重住养老人 120 急救服务。将住养老人信息纳入医疗机构挂号信息系统,建立就诊绿色通道,挂号时提醒其为红色重点人员,各医疗机构提供优先诊疗、优先收治入院等服务。
九、加强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依据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禁忌判定规范流程开展在院老年人疫苗接种禁忌症判定工作,组织人员相对固定的医疗小分队进入养老机构开展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服务。加快提高新冠病毒疫苗加强免疫接种覆盖率,做到无禁忌症、具备接种条件的住养老年人“应接尽接”。在第一剂次加强免疫接种基础上,推动养老机构内老年人开展第二剂次加强免疫接种。感染新冠病毒人员 6 个月内暂缓接种。
常州市金坛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应急指挥部
2023年2月15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