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2022专题 > 抢抓发展机遇 推进五大行动 > 工作部署 > 内容
区委常委会集体调研金坛经开区、东城街道
打造接轨主城区桥头堡 高质量发展主战场 “五大行动”领头羊
  信息来源:金坛日报 发布时间:2022-02-17 浏览次数: 【打印】 【字体:

春节一过,区委常委会对全区各板块开始新一轮集体调研。2月16日下午,调研首站来到金坛经开区和东城街道。区委书记陆秋明在调研中要求,金坛经开区和东城街道要明确目标,对标对表国家级经开区的创建要求,以项目为王、规划为要、改革为径、行动为先、服务为本、党建为保障,打造接轨主城区桥头堡、高质量发展主战场、“五大行动”领头羊,努力以金坛经开区工作新突破带动全区经济大发展。吴小华、王跃中、刘国新等区领导参加调研。

会上,区委常委、金坛经开区党工委书记杨健以及东城街道主要领导分别汇报了推进落实全区“五大行动”的具体举措、重点工作(项目)清单,以及存在的问题、困难和需要区委、区政府帮助解决的事项。与会区领导就加大“微笑企业”招引力度、加快中德节能示范园区建设、盘活闲置土地资源、提升城市环境长效管理等方面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陆秋明指出,金坛经开区是全区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平台、最重点的支撑,承担的责任重、压力大。围绕“五大行动”推进落实,金坛经开区行动迅速、举措有力、挂图作战,对目标任务进行细化分解,并成立专班、列出清单。历经29年培育,金坛经开区在今后发展中既要甩掉历史包袱,也要看到历史积淀、吸取历史经验。

陆秋明要求,金坛经开区今年工作要进一步明确目标,对标对表国家级经开区的创建要求,确定赶超目标和学习目标,拿出优势、做足增量、体现亮点,在微笑经济、中德合作、零碳园区、“五型经济”和产城融合上成为经开区未来发展的示范模板,在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代表经开区发展的新面貌,打造4.0版本的经开区。大平台给予干部大舞台,金坛经开区上下要重塑形象、重振雄风,人员安排实行竞争上岗、全员招聘,工作上做到能上能下、能进能出、能高能低,创新体制机制,持续保持干事创业的活力。

陆秋明指出,金坛经开区今年工作重点要围绕以下六个方面:

一、项目为王。支撑千亿园区的发展需要源源不断的好项目。全体金坛经开区人员要做到“一切围绕项目转、一切围绕项目干”,把项目招引刻在骨子里、融入血液中,夯实招商基本功,提升信息敏感度。同时,要加快项目建设速度,加快项目产出步伐。

二、规划为要。立足园区实际不断深入研究“组团式”发展。金坛经开区要全面盘查发展潜力、盘活存量资源,提升标准厂房入驻率。围绕项目落地、产城融合等内容,做好长远规划,做到心中有数。

三、改革为径。金坛经开区是深化改革的最前沿阵地。要有清晰的改革思路、创新的改革精神、完善的体制机制,聚焦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扎实推动各项改革任务。

四、行动为先。“五大行动”的关键在于行动,在于“干”字当头。作为全区经济发展的龙头,金坛经开区要在落实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做好“走出去”招商,将好项目、大项目引进来,让实干成果成为助推金坛经开区高质量发展的最强动能。

五、服务为本。一流的营商环境是金坛经开区发展的最大“王牌”。金坛经开区要以开阔的思维和开放的举措,避免按部就班,全方位提升为企服务的效率。

六、党建为保障。金坛经开区的工作开展要以党建为引领、以党建为保障。要注重文化建设,提升全体人员干事创业的精气神。要提高干部能力水平建设,用制度规范干部行为,做到既要守住底线,也要敢于担当。

陆秋明强调,金坛经开区要重点关注中德(常州)创新产业园的建设,要围绕产业链发展,开拓基金招商、以外引外、以企引企等方式,引进龙头和“专精特新”企业,实现强链补链;要紧紧抓住新能源、新智能、新医药等特色产业,不断提升产出质效;要加大“危污乱散低”企业整治力度,做到严格执法、顶格处罚。各部门要积极联动、解放思想,全力以赴支持金坛经开区发展。

区委副书记、区长吴小华要求,金坛经开区要记牢目标定位,承担历史使命;要扛牢目标任务,全面调动积极性,深挖潜力,努力完成区委、区政府下达的各项年度目标任务;要盯牢重点工作,围绕重大项目的招引和建设达产、新材料产业园升级、中德节能示范园区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安全稳定、疫情防控和城市功能完善等重点工作,做好联动协调;要夯牢基层基础,加快体制机制改革,培养更多人才,同时用好督查、考核等激励机制和现代化管理手段服务园区发展,努力争创国家级经开区。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