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篮子”“米袋子”“果盘子”都是事关民生的大事。农产品质量安全关乎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和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保障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就是保障重大民生。当前正值草莓上市的高峰期,为切实保障草莓食用安全,严防不合格草莓流入市场,近日,区农业农村局种植业党支部以保障广大群众“舌尖上的安全”为宗旨,充分发挥党员干部服务先锋作用,通过强化安全种植宣传,创新农残检测方法,培养壮大检测队伍等有力措施手段,严把草莓“安全关”,确保广大群众吃上“放心莓”。
强化宣传,营造“莓”好种植氛围。保障草莓食用安全必须从源头抓起。草莓在种植过程中施药不当或使用违禁农药,将直接造成草莓质量安全隐患,威胁广大消费者人身安全。“知屋漏者在宇下”,为加深草莓种植户对农残危害的了解,支部党员抓住每一次与农户交流的机会,积极向草莓种植户灌输科学合理使用农药投入品的知识,提高农户安全生产意识。为促使农户台账记录科学化规范化,规避安全生产责任风险,党员干部反复向农户强调做好农业投入品生产记录的重要性,提高产品质量的可追溯性,督促农户严格执行农药施用安全间隔期,降低食品安全风险。此外,在推广普及高效种植技术方面,支部以“面对面,手把手,田到田”的方式推广应用高效植保药剂及防治技术,提升病虫害防治效果,有效减少面源污染,切实保障草莓种植安全,提高草莓综合产出效益。
守正创新,完善“莓”好检测技术。“随着农药的升级换代,很多检测方法逐渐失去了‘用武之地’,必须在原有基础上加以创新并提档升级,才能通过高效快捷的方式继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省胶体金快检技术培训师资工作组组长、省农产品质量检验测试中心刁春友主任坦言。因此,农检领域唯有创新检测方法、转变检测理念,才能跟上市场前进步伐,提高农残检测效率,才能更好地为农产品安全检测提供技术保障。站在农产品质量安全新的起跑线上,支部技术骨干顺势而为,靠前服务,大力推广具备适用范围广、检测时间短、操作难度小、结果可靠性高等优势特点的胶体金快检技术,实现草莓中的吡唑醚菌酯、氟唑菌酰胺、嘧霉胺、腐霉利4种常用易超标药的快速检测,真正建立起“随时随地、随抽随检”的高效检测体系,全面精确“狙击”农残超标草莓,把金坛草莓食用“安全网”织得更密,扎得更牢。
练就本领,壮大“莓”好安全队伍。时代在发展,技术在进步。新型农用药剂的更新换代对农检人员的技术能力、技术手段提出了更高要求。农检工作者唯有保持谦虚谨慎的工作态度,持续充电,才能堪当农检工作重任,才能把农产品安全责任压实扛牢。近年来,支部围绕农残检测重点难点领域,积极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新技术的研究、示范、推广工作,以“支部+党员+技人”的模式打通技术难“通道”,为农产品质量提供技术依托。同时,支部依托“绿纽带”党建品牌建设,抓住年轻骨干这一关键少数,定期组织开展业务培训,通过 “传帮带”“老带新”等一对一模式,强化技术力量整合,提升过硬业务能力,致力打造一批“田专家”“土秀才”“农检高手”,壮大瓜果、蔬菜、主要粮食作物等农产品安全检测队伍,切实提高整体农检业务素质,为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