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
【概况】 2018年,全区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深入开展“重大项目推进年”活动,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聚力产业转型升级,打造现代农业。
全区粮食作物总面积2.72万公顷,公顷单产6904.5千克,总产18.7439万吨。扩大优粮“五位一体全产业链”模式,落实订单生产0.23万公顷,公顷节本增效超1500元,全区优质水稻品种栽培面积占比由五成提高到近七成。实施小麦轮作季节性休耕2000公顷,建成水稻病 虫害绿色防控示范点2个、总面积126.7公顷,农药施用量比上年下降约20%。完成农药经营许可证集中审核发放工作,强化依法管控,保障正常生产秩序,维护良好农业生态。
全年全区水产品总产量3.82万吨,总产值20.37亿元。第三届中国河蟹产业发展高峰论坛暨2018荡“长荡湖”杯海峡两岸河蟹大赛先后在金坛举行,河蟹生态高效养殖金坛经验在全国推广。积极开展河蟹促生长益生菌扩培和全程配合饲料投喂等新技术试验、示范,创成农 业部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3家,数字化渔场、滩涂养殖等规划同步推进。
全年生猪存栏5.37万头,出栏14.05万头;家禽存栏580.18万羽,出栏2243.52万羽;屠宰生猪27.8万头,屠宰鸡995.2万羽、鸭107.6万羽。创新产业精准扶贫模式,指前镇建春村种鸡养殖场开工建设,打造优质家禽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化养殖“国标”。动物卫生处理 中心建成试运行,动物无害化处理体系基本完善,全年共无害化处理生猪11136头。年内,全区共创建农业部畜禽标准化示范场3家、省级畜牧生态健康养殖示范场22家。
全区完成绿化造林面积420.5公顷,其中成片造林246.72公顷,四旁植树50.5万株,森林抚育0.2万公顷,林木覆盖率达27.59%。全年新创省级绿化示范村4个,省级“三化”(彩色化、珍贵化、效益化)示范村5个。长荡湖湿地公园晋级“国字号”,全区自然湿地保护率 49.5%。扎实推进森林抚育,加大森警巡查力度,加快提升护林防火技防水平,规范有序做好林地变更和林地征占用,保护好、利用好、开发好有限的森林资源。
全区园艺总面积1.58万公顷,园艺业年产值11.08亿元。成功举办第四届中国·金坛雀舌茶道会,金坛雀舌成为“全国首批通过森林认证茗茶品牌”。“金坛雀舌茶乡之旅”入选“全国首批20条茶乡旅游精品线路”,茅山茶海、长山行舍等一批产业融合示范点成为茶旅新 标杆。创成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三星级示范企业1家,省级休闲农业精品村、主题农园、园艺作物标准园和市级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各1个。金坛区入选“2018全国茶叶百强县”。
【农业企业股权分置改革上市】 重点梳理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创新驱动型农业企业、高速成长型农业企业,优选一批上市后备农业企业,进行宣传引导、包装扶持。2018年共有10家企业(江南春米业、常丰食品、江南制粉、万叶饲料、黄金村食品、晨泰粮油、圣贝 特蜂蜜、大地肥料、茅山制粉、源泉农业)成功挂牌江苏省股权交易中心农业板,挂牌数量占常州全市的近50%。
【产业化示范创建】 根据产业特色明显、产业链完整、加工设施设备先进、与农民利益联结趋紧密、辐射带动能力较强等要素,积极申报常州市第一、二、三梯次农产品加工示范型龙头企业。全年共成功申报第一梯次企业1家(南顺食品)、第二梯次企业4家(江南制粉 、江南春米业、肠衣厂、鑫品茶业)、第三梯次企业1家(常丰食品)。
【品牌培育】 按照产业大、产值高、口碑好、知名度高、辐射带动好、具有地方特色等要求,在全区范围内遴选了一批有一定影响力的品牌申报常州市十大农产品知名品牌。通过企业现场答辩、第三方机构评估、专家评审等环节,长荡湖大闸蟹、金坛雀舌、“蘇”牌大 米成功入选常州市十大农产品知名品牌,“健倡”牌红香芋入选常州市特色农产品品牌。4个产品入选“江苏农产品品牌目录”2018年名单。
【农产品跨境电商】 将全区9家农产品外向型加工企业九大类40余种农产品融入跨境电商店铺——阿里巴巴国际站平台,向全球190多个国家和地区深入推荐金坛区农产品。2018年店铺上线运营以来,实现线上销售4800美元,线下对接销售达8万多美元,首家农产品跨境电 商综合性店铺成效凸显。
【农业龙头企业】 2018年成功申报省级农业龙头企业2家(万叶饲料、万丰饲料)、常州市级农业龙头企业6家(你好鸭食品、立华食品、露源生态茶业、福地春茶叶、润洪水产品、洋泽农业科技)。年末,全区拥有省级龙头企业14家、常州市级龙头企业22家。全年共成 立产业化联合体3家,其中省级示范产业化联合体1家。
【信息进村入户】 在全区各行政村,着力开展公益、便民、电子商务和培训体验四项服务,整合社会资源,创新为农服务方式,拓展为农服务内容,形成一张覆盖全区所有涉农行政村的农业信息化服务网络。2018年共建成村级益农信息社86家。其中,中心站1家,示范站 20家,标准站65家。累计投入建设资金107.8万元,建设进度103%。按照“有文化、懂信息、能服务、会经营”的标准选聘信息员86人,确保了各项农业信息化服务能够延伸到最基层,解决了信息化服务的终端问题,做到信息化服务有实体、有支点。
【农产品电子商务】 2018年,全区实现农产品网络营销额13.26亿元,比上年增长27%,占常州市总营销额30%以上。指前镇岳阳村、朱林镇黄金村、薛埠镇上阮村等7个村申报了全省“一村一品一店”示范村。“吃在常州”电商平台上线151家,完成率116%。新挖掘网上营 销主体12个,全区从事农产品网上营销主体103个,在各大知名电商平台开设旗舰型店铺186家。全年举办农产品电子商务培训班两期,培训学员200余人次。
【农业信息发布】 对原有“金坛农林”微信公众号板块进行调整优化,将“品牌推介”板块调整为“农林党建”板块,并且开设“解放思想大讨论”专题。全年共计推送信息52期,发布新闻快讯、三农政策、农事服务等内容信息256条,点击浏览54000余人次。“农务通 ”平台数据库在33个农业通讯小组的基础上,新增通讯小组6个。新增服务对象568人。全年推送政策宣传、天气预警、病虫防治等各类信息97530条。(周秋娟)
【生态农业】 开展农牧结合、种植清洁化生产、秸秆综合利用等为主要模式的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建设,以示范引领为抓手,推广应用新型种养模式和生态循环农业技术。2018年新增5家常州市级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单位,市级示范单位总数达23家。开展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 整区推进工作,在薛埠镇建成区域性畜禽粪便集中处理中心1座。开展田间农药包装废弃物收集处置试点,建立“主体回收、专业处置、财政扶持”为主要模式的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和处置体系。在各镇、街道76个村委、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中设置回收点,共回收农药 包装废弃物约7余吨。(白洁瑞)
【农业执法】 2018年,区农业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共出动执法人员1800余人次,执法车辆440余台次,检查农资经营单位、农药经营贸易公司、畜禽单位、渔业生产单位、各类农机(农机合作社)共计1270家,办结案件72起,罚没款共计26万元,总货值金额2.32万元, 查获各类假劣农资、不合格农产品3.13吨,排查各类举报、移交案件线索87起。检验机动渔船27艘,为全区机动渔船发放油价补助资金5万元。纠正各类农机违章违规10次,排查治理各类农机隐患8起。抽样检测“瘦肉精”等违规投入品18912份,无害化处理生猪10262头 ,家禽60564羽。(孙军华)
【农民培训】 2018年举办粮油、水产、休闲观光、电子商务等省级培训班15期,培训人数1309人次;完成茶叶技工、新型职业带头人两个部级培训班,培训并跟踪回访学员共计170人次;完成区级培训班20期,培训人数1551人次。区农业广播电视学校获省级先进单位称号 。
·粮油种植业·
【概况】 2018年,全区粮食作物总面积2.72万公顷,较上年缩减135.87公顷,减0.5%,连续8年缩减;公顷单产6904.5千克,减少207千克,减2.9%;总产18.7439万吨,减0.6657万吨,减3.4%。
夏粮总面积1.23万公顷,增加757.9公顷,增6.6%;公顷单产4582.5千克,减21千克,减0.5%;总产5.6303万吨,增0.3226万吨,增6.1%。主要作物小麦面积1.19万公顷,增472.67公顷,增4.1%;公顷单产4635千克,增27千克,增0.6%;总产5.511万吨,增2482吨,增 4.7%。大麦面积94.07公顷,减12.8公顷,减12.0%;公顷单产4065千克,减135千克,减3.2%;总产382吨,减38吨,减9.0%。
秋粮面积1.49万公顷,减893.8公顷,减5.7%;公顷单产8818.5千克,减129千克,减1.4%;总产13.1136万吨,减9883吨,减7.0%。主要作物水稻面积1.33万公顷,减1349公顷,减9.2%;公顷单产9405千克,增45千克;总产12.471万吨,减1.1946万吨,减8.7%。其中,中 稻面积6.07公顷,公顷单产8250千克,总产50吨,分别减48.4公顷、285千克、415吨;晚稻面积13250公顷,公顷单产9405千克,总产12.466万吨,分别减1300公顷、增45千克、减1.1531万吨。
全区油菜总面积950公顷,减183.3公顷,减16.2%;公顷单产2475千克,与上年持平;总产2298吨,减502吨,减17.9%。
【种植效益】 2018年,全区水稻平均销售单价每千克2.84元,与上年持平;公顷产值27171元,较上年增1101元;公顷成本15147元,增1647元;公顷效益12024元,减546元。小麦平均销售单价每千克2.05元,较上年减0.31元;公顷产值10184.7元,减883.35元;公顷成本 7294.5元,减36.45元;公顷效益2889.9元,减846.9元。油菜籽单价每千克5.19元,增0.29元;公顷产值13078.8元,增480.9元;公顷成本7262.1元,减226.2元;公顷效益5816.7元,增707.1元。
【涉农补贴】 2018年,全区农业支持保护补贴(耕地地力保护)补贴面积19984公顷,补贴标准为每公顷1800元,涉及9个镇(街道),92个行政村,83978户农户,共计发放补贴资金3597.15万元。2017年水稻田生态补偿补贴面积7279公顷,补贴标准为每公顷663.3元,涉 及8个镇(街道)、696个申报主体,共计发放补贴资金482.85万元。2018年水稻田生态补偿补贴面积7787公顷,补贴标准为每公顷494.475元,涉及8个镇(街道)、773个申报主体,共计发放补贴资金385.07万元。2018年稻谷补贴(稻谷规模生产者补贴)补贴面积7815公 顷,补贴标准为每公顷1500元,涉及8个镇(街道)、773个申报主体,共计发放补贴资金1172.32万元。
【粮食保险】 全区稻、麦、油参保总面积27830公顷,参保保费1044万元。2018年水稻参保农户3.83万户,面积13980公顷,保费收入587.03万元;油菜参保农户0.25万户,面积260公顷,保费收入8.5万元;小麦参保农户数4.31万户,面积13590公顷,保费收入448.47万元 。
【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划定】 划定水稻生产功能区1.467万公顷、小麦生产功能区0.853万公顷、大豆生产保护区286.67公顷、油菜生产保护区933公顷。
【粮食绿色高质高效创建】 2018年,全区共建设水稻绿色高质高效创建示范片13个,其中300公顷以上3个,60公顷以上300公顷以下10个,总面积2350公顷,投入财政资金250万元,平均实收公顷单产10394.55千克,示范推广塑盘基质育秧、秸秆机械化还田、水稻毯苗或 钵苗机插、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技术。全区共建设稻田综合种养示范点3个,示范面积81.52公顷,分布在朱林镇、直溪镇2个镇,其中稻鸭共作1个,稻虾互作2个。投入财政资金70万元。
【扩大优粮“五位一体”订单模式】 在全区推行优质水稻“五位一体”订单模式,即政策引导、企业主导,以种粮大户为主体,以农技推广单位为技术支撑,由社会化服务组织提供专业化、标准化服务的新型订单生产模式。2018年共有江南春米业等5家大米加工(销售) 企业开展了2180公顷优质糯稻、软粳稻订单生产,帮助农民增收477万元。
【农药经营许可证发放】 2018年,全区共核发农药经营许可证108张,注销农药经营许可证1张。其中核发经营范围为农药8张,涉及14家农药经营门店(含8家限制使用农药经营定点单位、6家分支机构);核发农药(限制使用农药除外)100张,涉及97家农药经营门店( 含24家分支机构),25家贸易企业,2家农药生产企业。(朱萍)
【种子管理】 2018年,区种子管理站强化种子质量源头监管,全年共抽检农作物种子样品66个。其中,水稻20个,小麦13个,玉米3个,油菜10个,蔬菜20个。主要农作物抽检覆盖率100%,样品质量检测合格率100%,全区农作物种子质量安全事故零发生。全年检查种子生 产企业2家次,种子经营门店143家次、出动检查人员139人次、检查车辆81车次,全区未发生重大种子经营违法行为。全年完成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网上备案407单,其中委托生产备案5单,委托代销备案8单,经营不再分装备案394单,主要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网上备案率 100%。依托金坛稻麦科技示范中心共展示(测试)稻麦新品种23个。其中,小麦11个,水稻12个;组织种粮大户、农技人员观摩2次,计167人次。据统计,2018年度全区各种子经营网点累计销售水稻种子740.5吨、小麦种子458.2吨。小麦繁种备案面积66.7公顷,达标种 子数量400吨;水稻繁种备案面积53.7公顷,达标种子数量483吨。(郑飞)
【耕地质量建设】 全区主要粮油作物(稻、麦、油菜)普及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化肥施用量(纯量)较2015年削减3%以上。运行维护好5个省级、10个市级、19个区级耕地质量监测点和2个省级土壤墒情监测点,对耕地质量(土壤墒情)进行长期、定位监测。牵头实 施“2017年金坛区茶叶有机肥替代化肥示范县创建”工作,4月协办“全国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推进落实会”。(沈家禾)
【试点省级耕地轮作休耕制度】 金坛区是2018年省级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县之一。2017年,全区实际轮作休耕面积677公顷,补贴标准为轮作换茬、休耕培肥2946.15元/公顷,深耕晒垡2155.65元/公顷,总补贴资金180万元,全部来源于省级财政补助资金。涉及指前镇 、朱林镇、薛埠镇。种植绿肥(紫云英、油菜等)面积335.4公顷,涉及4个以种植有机稻米为主的区域。休耕培肥面积95.4公顷,公顷施有机肥3000千克以上,主要分布在朱林镇黄金村、薛埠镇下杖村。深耕晒垡面积246.3公顷,主要分布在指前镇芦溪村、丰产村,薛埠 镇罗村村、上阮村、下杖村、山蓬村。(钟剑文)
【植保植检】 2018年,全区水稻稻纵卷叶螟大发生,纹枯病中等发生,大螟中等偏轻发生,其他病虫草轻发生;小麦赤霉病中等偏重发生,纹枯病中等偏轻发生,其他病虫草轻发生;油菜蚜虫中等偏轻发生,其他病虫草害轻发生。病虫害防治总面积水稻24.35万公顷次, 小麦4.6万公顷次,油菜0.41万公顷次,其中化学防控面积分别为7.8万公顷次、3.84万公顷次、0.37万公顷次,占总防治面积32.1%、83.4%、90.8%,其余均为种子处理、土壤处理、生物防控、物理防控等非化学防控措施。全年共建立主要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预警监测点5 个、性诱监测点3个、灯诱监测点2个,树立小麦赤霉病数字化预警监测仪1套。共计挽回粮油损失水稻22145吨、小麦8109.34吨、油菜籽285.9吨。
【建立水稻绿色防控示范区】 2018年,由区植保站牵头,在朱林镇沙湖村、薛埠镇罗村村建立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区,总面积114.3公顷。示范区展示了种子集中处理、苗期无纺布全程覆盖即苗期不用药、2次封闭除草、纹枯病1次防治、生物防虫等技术措施。带动全 区粮食绿色生产,全区主要农作物绿色防控产品使用覆盖率86.4%,非化学防治技术应用覆盖率29.8%,病虫专业化统防统治覆盖率62.5%,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使用面积占比86.4%,重大病虫综合防治技术覆盖率99%。全区化学农药使用量较上年减少29.6%,稻麦病虫危害 损失率0.74%。
【科技成果国际展示】 持续开展长期不同施肥对稻麦轮作田杂草生态研究,小麦田杂草研究成果《猪粪堆肥和秸秆施用改变了稻—麦轮作制小麦田杂草群落多样性》被美国杂草学会期刊《杂草科学》录用,区农林局的研究成果已具国际重大影响。(段云辉)
·水产业·
【概况】 2018年,金坛水产业主动适应新常态,践行新要求,坚持生态统领渔业发展,统筹兼顾水产品安全有效供给和渔民增收,以品牌建设和渔业科技创新为抓手,积极推动产业结构调整、绿色健康养殖、产品质量提升,促进渔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水产品总产量3.82 万吨,比上年上升2.7%,总产值20.37亿元,比上年下降6.7%。
《金坛区养殖水域滩涂规划(2017—2030)》成功发布。根据农业农村部要求,金坛区对现有的水域进行核实,全面调查了精养池塘、河沟、水库及其他水域,科学划定禁养区、限养区、养殖区。规划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中心编制,通过相关部门征询意见、 专家组评审后由区人民政府发布。全区科学划定禁养区11500公顷、限养区775公顷、养殖区9646公顷,初步构建了合理的产业布局。
水产养殖绿色健康创建持续推进。将水产绿色健康养殖技术由点及面深入推进,细化养殖设施设备管理、水产品生产记录、投入品使用记录及安全使用、病害防控、养殖尾水处理。全年新增2家农业部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全区部级水产养殖健康养殖示范场达9家;新增 省级水产养殖质量可追溯企业1家,全区水产养殖质量可追溯企业达4家。
河蟹种业建设得到进一步强化。河蟹苗种质量的优劣决定了河蟹产业发展的兴衰。2家单位获区级苗种生产许可证,3家省级苗种生产单位通过省级组织的复查换证。积极开展苗种产地检疫工作,全区设立3个苗种产地检疫申报点,官方兽医开出3张苗种产地检疫合格证。
产学研合作取得新进展。与上海海洋大学、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中心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成立长荡湖河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永旭教授工作室、吴旭干教授工作室;与上海海洋大学合作开展长荡湖河蟹新品种选育;渔业科技示范基地被国家虾蟹产业技术体 系授予全国唯一的“河蟹养殖模式研发基地”称号;与省淡水水产研究所、日本EM研究机构合作建成塘口生物培养研发车间,在提升产品品质的同时,降低养殖成本10%以上。
长荡湖品牌影响力大幅提升。长荡湖大闸蟹获得“常州市十大农产品知名品牌”,获2018“长荡湖杯”海峡两岸河蟹大赛最佳种质奖、最佳口感奖,连续三年获得“王宝和杯”全国河蟹大赛最佳口感奖、最佳组织奖等。成功举办第三届中国河蟹产业发展高峰论坛暨2018 海峡两岸河蟹大赛。长荡湖青虾亮相央视七套《每日农经》栏目,长荡湖大闸蟹亮相央视二套《第一时间》栏目。
基层渔技推广队伍建设有新成效。区水产技术指导站被评为“十佳全国水产技术推广示范站”,并作交流发言;区水产站被选举为中国渔业协会河蟹分会副会长单位。连续八年举办江苏省渔业科技示范人才实用技能高级研修班,承担的省级渔业科技入户、水产品药物残 留快速检测、水生动物病害测报与疫病防控、渔情采集与渔业统计等工作连续五年获全省先进。水产业党支部“塘口大学堂”获得区级机关党建品牌评比一等奖。
第三届中国河蟹产业发展高峰论坛暨2018海峡两岸河蟹大赛现场 (区农林局 供稿)
【第三届中国河蟹产业发展高峰论坛暨2018海峡两岸河蟹大赛】 11月15日,第三届中国河蟹产业发展高峰论坛暨2018“长荡湖杯”海峡两岸河蟹大赛在金坛区举行。大会现场举行国家虾蟹产业技术体系河蟹养殖模式研发基地和长荡湖河蟹产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揭牌仪式。上海海洋大学副校长李家乐、中国渔业协会河蟹分会会长李晓东等在开幕式上致辞。论坛主要通过主办方、承办方以及相关媒体微信公众号平台宣传报名,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 的高校、科研院所、政府、技术推广机构和企业的教授、专家和负责人310余人参加。本次论坛邀请到15位知名专家就河蟹“生态养殖与遗传育种、营养饲料与品质提升、品牌打造与电商流通、三产融合与产业升级”等议题举行论坛主题报告,旨在为河蟹产业界、学术界 和政府管理部门等提供一个交流平台,推动河蟹产业升级、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通过前期筛选,共有来自江苏、上海、浙江、安徽、重庆和台湾的32家单位参加2018“长荡湖杯”海峡两岸河蟹大赛,角逐最佳品质奖5个、最佳种质奖5个。金坛区渔业科技示范基地获 最佳品质奖与种质奖。
【省海洋与渔业局局长陶长生调研金坛现代渔业】 7月11日,省海洋与渔业局局长陶长生调研金坛渔业高质量发展情况。陶长生一行先后视察长荡湖国家级青虾种质资源保护区、长荡湖国家湿地保护区、金坛渔业科技示范基地、金坛区渔业科技展示厅等,了解了循环水养 殖技术模型和金坛现代渔业发展基本情况。在座谈会上,陶长生一行还听取关于长荡湖围网拆迁和长荡湖功能转变、绿色发展促进现代渔业转型升级的专题汇报。常州市农委主任李昙云,金坛区委常委、长荡湖度假区党工委书记陈锁龙、副区长朱霞陪同调研。
【金坛青虾亮相央视七套《每日农经》栏目】 7月,央视七套《每日农经》栏目组到金坛区拍摄青虾产业发展情况,重点对青虾湖泊增殖放流、捕捞,青虾池塘主养、蟹虾混养技术,青虾市场销售,美食烹饪等进行报道,特别是对当前处于抱卵期的籽虾进行重点拍摄。金 坛区青虾养殖分为湖区和池塘两部分,湖区养殖主要是以长荡湖为主的增殖放流、捕捞,面积8000公顷,每年1月放流虾种700万尾,捕捞量在360吨左右,产值0.5亿元;池塘主养800公顷,蟹虾混养7333公顷,产量5000多吨,产值4.5亿元。直接带动区4000余户农民养殖 增收,人均增收2万余元。青虾养殖作为一种生态健康养殖模式,同时实现了渔业生产和环境修复两个目标,既满足了优质水产品供给,又能够富民增收。
【金坛区“净水渔业”吸引多家主流媒体关注】 6月12日,以“江苏渔业生态健康养殖”为主题的媒体报道组走进省内首批农业农村部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县——金坛区,参加此次活动的有人民网、新华网、《农民日报》、《中国渔业报》、《新华日报》、《现代快报》、 《扬子晚报》等媒体。记者们一行先后来到金坛区长荡湖省级现代河蟹产业园、国家级示范社金坛区万叶水产专业合作社、儒林镇柚山村蟹虾生态养殖示范基地,实地了解池塘蟹虾养殖的“金坛模式”以及物联网智能化养蟹、池塘循环水生态养殖等健康养殖技术,并与 合作社负责人和养殖户就养殖效益、产品销售及长荡湖区域公共品牌影响力的提升等内容进行了深入交流。近年来,金坛大力发展生态渔业绿色健康养殖模式,依托省级渔业科技入户、职业渔民培训,重点示范户研修班等平台,在蟹虾养殖池塘中积极推广复合型水草栽 种、螺蛳优化投放、滤食性鱼类混养、微生物制剂应用等关键技术,积极打造“净水渔业”,同时实现渔业生产和环境修复功能,既保证水产品的安全供给,又推动了渔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刘伟杰)
·畜牧业·
【概况】 2018年,金坛区畜牧业以突出绿色抓转型、围绕生态求发展、立足安全强监管为主线,以畜禽标准化适度规模养殖、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为重点,探索农牧结合、种养一体的绿色畜牧业发展之路。全区未发生重大动物疫情、畜禽养殖污染 事件和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畜牧业生产持续健康发展。
截至12月底,全区生猪存栏5.37万头,同比减少24%;家禽存栏580.18万羽,比上年减少5.5%。全年生猪累计出栏14.05万头,增加12%;家禽累计出栏2243.52万羽,减少11%。屠宰生猪27.8万头,增加11.5%;屠宰鸡995.2万羽、鸭107.6万羽,全区无害化处理生猪11136头 。
结合“263”、散乱污整治等专项整治行动,关停取缔5家非法的家禽屠宰场,保障了全区畜产品质量安全。
【生态健康养殖】 2018年,通过宣传培训、强化监管和示范引导,保护环境、健康养殖逐步成为广大畜禽养殖场户的自觉行为和追求目标。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病死猪无害化处理得到全面加强,养殖污染直排和病死动物乱丢乱弃的现象基本消除。至年底,全区共创建农 业农村部畜禽标准化示范场3家、省级畜牧生态健康养殖示范场22家。
【“美丽牧场”建设】 全区创新思路,迎难奋进,全面破解环保、用地等难题,把“村企联盟”共建“美丽牧场”融入乡村振兴。常州市四季禽业有限公司在指前镇建设的村企联盟建春美丽牧场,总投资5000万元,设计存栏父母代种鸡13.2万套。主体已基本建设完工, 预计2019年3月前完成配套设施及生产设备的安装,5月投入生产。同时,常州市天牧家禽有限公司丰产种鸡场、江苏兴牧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均已完成“美丽牧场”提升改造工程建设。
常州市动物卫生处理中心航拍图 (区农林局 供稿)
【动物无害化处理体系】 年内,常州市动物卫生处理中心全面完工并投入试运行。与之配套的金城、直溪、朱林等5个现代化、智能化公共病死动物收集点建设序时推进,初步建立了病死动物及产品的“场户送交、站点收集、统一运输、集中处理”的动物无害化处理体系 ,加快达成变废为宝、保护生态环境和社会公共安全的既定目标。(杨震俊)
【非洲猪瘟防控】 8月3日,农业农村部通报国内首起非洲猪瘟疫情,金坛区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迅速行动,认真贯彻落实部、省视频会议精神,积极部署非洲猪瘟防控工作,迅速成立非洲猪瘟应急指挥部,加强指挥与协调工作,切实做到联防联控。自8月7日起,区全 面开展非洲猪瘟排查工作,组织对辖区内所有生猪养殖场(户)、生猪屠宰企业等开展循环式和地毯式排查,对重点场所发放非洲猪瘟防控宣传资料1000余份,排查生猪养殖场点1.93万余次、生猪329.43万余头次、生猪屠宰场生猪28500头次,未发现有疑似疫情。(潘志辉)
【畜禽养殖污染治理】 2018年,金坛区非禁养区规模畜禽养殖场共388家,其中生猪规模养殖场32家、肉禽养殖场328家、蛋禽养殖场28家。全年共完成治理认定373户(关停21家养殖场),治理率96.13%;全区畜禽养殖粪污综合利用率93.5%,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设 备配套率88.89%。同时加强长效管理,健全畜禽养殖环境长效监管网络,落实各级监管网络监管责任。(张静)
【便携式动物B证全面启用】 按照省农委对于动物检疫工作要求,金坛区积极开展“智慧动监”动物卫生监督管理应用系统培训和监督指导工作,强化“苏动e通”与江苏省动物卫生监督管理应用系统的配合使用。在开展日常监督与培训的同时,强化对产地检疫工作的监 督检查,移动出具便携式动物B证在金坛区全面启用,大大提升了产地检疫工作效率。(汤明庚)
【全省兽医系统实验室比对试验百分百符合】 为不断提升兽医实验室检测能力和水平,切实提高动物疫情监测预警能力,金坛区动物疫控中心认真组织参与全省兽医系统实验室检测能力比对工作。实验室技术人员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规范开展检测活动,在规定时间内独立 完成各项实验内容,并及时出具、提交检测报告。经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审核,金坛区所有比对试验项目结果与参考值100%符合,检测报告规范、结果表述准确。
【动物疫病净化工作再上新台阶】 开展动物疫病净化工作是动物防疫转型升级的方向,也是江苏省2018年主推的重点工作之一。金坛区动物疫控中心积极指导江苏兴牧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花山场)和江苏省永康农牧科技有限公司分别申报农业农村部第三批“动物疫病净 化示范场”和“动物疫病净化创建场”创建。两家企业均顺利通过验收并获得授牌,全省仅6家。
【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先打后补”工作顺利推进】 2018年,为促进畜禽养殖企业依法落实动物防疫主体责任,提升动物疫病防控水平,常州市农委决定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动物防疫支持政策调整工作(即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先打后补”工作)。金坛区动物疫控中 心在做好前期充分调研基础上稳步推进强制免疫“先打后补”,全区共有6家养禽企业和2家生猪养殖企业参加。(徐荣军)
·林业·
【概况】 2018年,全区完成绿化造林面积420.5公顷,其中成片造林246.72公顷(丘陵岗地森林植被恢复90公顷,城郊森林83.72公顷,江河湖海防护林55.8公顷,绿色通道17.2公顷),为江苏省林业局下达全年成片造林任务的123.36%,连续9年超额完成任务;四旁植树 50.5万株,森林抚育0.2万公顷,完善提高农田林网0.12万公顷,新建农田林网133.3公顷,全区林木覆盖率稳步增长,达27.59%;新创省级绿化示范村4个、省级“三化”示范村5个,新增绿化面积24.8公顷,建成公共绿地1.36万平方米,栽植各类树木35.45万株。其中乔 木2.1万株,灌木33.35万余株,创建村庄绿化覆盖率达到35%以上。全年争取到各类林业项目资金达1616.75万元,为金坛生态文明建设持续发展提供了资金保障。
2017年冬至2018年春,全区没有发生森林火灾,共新添置灭火弹3000枚、扑火服50套、扑火鞋30双、割灌机3台、油锯1台、消防水泵5台、森林消防洒水车1台。加强森林防火应急扑救(护林)队伍建设,全年共培训基层防火骨干150余人次,提高了森林防火人员的综合素 质。实施40多千米的道路两侧200公顷林下可燃物清理。
积极落实《常州市松材线虫病、美国白蛾等重大林业有害生物防控目标责任书》的防控任务,强化监测预警,林业有害生物防治面积达366.67公顷,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在1.6%以下。在松材线虫病除治上,共完成清理线虫病引起的死松木面积210公顷,占发生面积的 100%,清理出病死树792株,处理病枝材63.31吨,全部送江苏丹化集团处理,木材加工厂无违规加工现象。2018年春季首次监测到美国白蛾成虫,区林业站联合省林科院森防所在直荣公路两侧500米范围内进行美国白蛾二代幼虫网幕排查、综合防治以及全面监测工作,监 测发现二代成虫3只,未发现三代幼虫网幕和危害现象。种苗市场监管共审核发放林木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12份。
按照省林业局统一部署,开展“盘羊三号行动”等专项活动,全年共查处林业行政案件7起,涉及擅自改变林地用途、盗伐以及毁林开垦,共计罚款53500.5元,查处率和结案率100%。全年共出动警力300人次,出动车辆112车次,开展普法教育10余次,检查全区21家集贸 市场、8家野生动物养殖场,检查山区18家饭店,共收缴并销毁6个猎捕鸟类的围网,放生斑鸠8只、王锦蛇11条、野猪(幼体)4只、穿山甲(幼体)3只。
实施江苏金坛长荡湖国家湿地公园湿地保护与恢复项目和江苏金坛长荡湖国家湿地公园水生植物科普园建设项目,完成江苏金坛长荡湖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和金坛长荡湖2处省级重要湿地建议名录相关信息的确认和修改工作,江苏金坛长荡湖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建设 接受国家级评估验收。全区共有湿地面积23495.14公顷,其中自然湿地10265.4公顷。至年底,全区自然湿地保护率49.5%,提前完成“常州市国家森林城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目标任务。
2018年,金坛区新增野生动物人工繁育企业1家,办理野生动物经营利用许可企业7家、野生动物经营利用备案企业8家,救助野生动物3起;认真落实野生动物疫源疫病以及野猪非洲猪瘟监测防控的日报和周报工作,全年未发生野生动物重大疫情。
国有林场改革目标任务基本完成。茅东林场森林经营方案已完成编制和评审工作,国有林场改革档案收集整理基本到位。9月30日,区政府向省国有林场改革领导小组提出验收申请,11月通过省林业局组织的检查验收。
【植物检疫】 全年共签发森林植物检疫证书17650份、木材运输证8225份、森林植物检疫要求书82份。经检疫合格调出各种植物13350万株,其中苗木10220万株;外运各类木材折合材积670多立方米。未发生错检、漏检事件。
【木材检查】 2018年,金城木材检查站不断创新执法理念,切实加强队伍素质的建设,加大木材运输流通和苗木调运的检查力度,全年共立案查处35起违法运输案件,罚款8余万元。有效地维护了木材流通的正常秩序,一定程度阻止了森林病虫害的传播。(马骧)
·园艺业·
【概况】 2018年,金坛区园艺工作以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以实施高效设施农业建设、园艺作物标准园创建、休闲农业升级工程为抓手,推进园艺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化质量品牌建设,不断提升全区园艺业的竞争力。
全区园艺产业稳中有增。生产规模维持在1.58万公顷,与上年大致持平。其中茶叶0.27万公顷,蔬菜0.33万公顷,食用菌生产面积52.58万平方米,果树0.116万公顷,花卉苗木0.86万公顷。休闲农业年产值超3亿元,年游客接待量超203万人次,直接带动农民5530户。新 增设施农业面积1300平方米,设施化比重21.8%。园艺业年产值11.08亿元,比上年增加2.78%。
【成功举办第四届中国·金坛雀舌茶道会】 第四届中国·金坛雀舌茶道会于4月21日在东方盐湖城开幕。此次茶道会主要内容有茶道会开幕式、第四届“华罗庚杯”名特茶评比、全国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工作推进会、新闻发布会、金坛茶乡振兴战略恳谈会、茶艺美 学空间、全民饮茶日、雀舌茶香集市、手工炒茶技艺秀、茶主题摄影作品展及摄影大赛、“霓裳雅韵·雀舌飞歌”文艺汇演、茶园行走艺术等。茶道会以茶会友,营造了“知茶、爱茶、饮茶”的氛围,扩大了金坛雀舌茶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第四届中国·金坛雀舌茶道会——手工炒茶秀 (区农林局 供稿)
【金坛雀舌成为首批通过森林认证茗茶品牌】 4月22日,金坛雀舌被中国森林认证委员会、国际森林认证组织、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江苏致远森林认证中心联合授予“全国首批通过森林认证茗茶品牌”,全国仅5家。金坛区参加联合认证的茶园376.46公顷,干 茶数量16300千克。作为“中国名茶(绿茶)之乡”,金坛现有茶园面积0.27万公顷。“金坛雀舌”作为全区茶叶主打品种之一,已跻身全国茶叶区域共用品牌价值30强。
【“鑫品”牌金坛雀舌获第二届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金奖】 5月22日,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组委会召开颁奖大会,会上公布了此次获奖的108个金奖作品,金坛区“鑫品”牌金坛雀舌获此殊荣。江苏名特茶遴选出了7个茶样参加金奖评选,最后3个茶样获得金奖,“鑫品” 牌金坛雀舌是其中之一。
【成功申报2条“茶乡旅游精品线路”】 2018年,中国农业国际合作促进会茶产业委员会发布参与申报的一百余条茶乡旅游线路。经过专家组对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游乐体验、硬件设施、气候等方面的综合打分评选,金坛区雀舌茶乡之旅入选夏季“茶乡旅游精品线路” ,茅山茶海入选秋季“茶乡旅游精品线路”。
【茅东林场(半边山下)获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星级示范企业称号】 金坛区茅东林场(半边山下)位于茅山东南侧,全场总面积1973.33公顷,生态林面积1590.46公顷,经济林果面积193.33公顷,森林覆盖率达90%。近年来,林场加大民宿聚集地周边环境的整治,初 步形成一个“看得见山、望得见水、闻得见花香”的自然景观,成为“静得下心,留得住情愫”的处所,也成为辐射周边景区的独特山镇。2018年,林场凭借独特的人文环境获评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三星级示范企业。(曹丽华)
·农业机械化·
【概况】 2018年,金坛区紧紧围绕实现全程全面农机化目标,着力提升农机装备水平、农机作业水平、农机社会化服务水平和农机公共服务管理水平,积极培育和规范农机服务组织建设。全区农业机械总动力达447641千瓦,高标准通过省级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创 建,推动了全区农机化发展由“数量优先”向“数量、质量和效益并重”转变。
【农机购置补贴工作】 全年共推广新型农机具287台(套),受益农户271户,拨付中央、省补贴资金261.952万元(报废更新联合收割机7台,报废补贴资金11.2万元),引导农民投入1098.04万元。新增收割机21台(半喂入2台、全喂入19台)、粮食烘干机3台、轮式拖拉 机24台、喷杆式喷雾机1台、开沟机24台、撒肥机7台、水稻插秧机33台(手扶式7台、乘坐式25台)、旋耕机116台、秧盘播种成套设备10台、田园管理机3台、旋耕播种机17台、动力喷雾机9台、茶树修剪机2台、自走式秧田育秧播种机5台、施肥机(含水稻侧深施肥装置 )12台。全区农机装备结构不断优化,工作经验在省农机局专题会议上交流。
【秸秆综合利用工作】 依据江苏省农业机械管理局《关于印发2018年全省秸秆机械化还田实施办法的通知》要求,结合金坛区秸秆机械化还田实施方案,经各镇(街道)、行政村申报作业面积,第三方核查、区级抽查,镇、村级确认公示,区级汇总公示等程序,2018年 ,全区申报的17200公顷任务面积全部完成,还田率66.34%。其中夏季完成9838.9公顷,还田率82.7%;秋季完成7361.1公顷,还田率52.4%。夏季共兑付秸秆机械化还田补助资金295.168万元,其中兑付省级补助资金147.584万元,区级配套补助资金147.584万元;秋季兑 付省级补助资金110.416万元。
【农机监理】 开展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免费实地检验工作,简化办事手续,落实便民政策。深入推进变型拖拉机专项整治行动,排查农机安全隐患,保障农机安全生产。全年共发放农机跨区作业证100张,办理110张“双优加油卡”与600份综合保险,400台农机享受了免 费“体检”;注销拖拉机2054台,农机驾驶证625本;清查许可档案4293份,完善档案900余份。
【农机培训】 创新农机化人才培养方式方法,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等方式,开展获证奖补技能培训2期,培训人数70人次;新型职业农民农机合作社带头人培训两阶段40人次;在全省首创的“二代农机人”培养模式中,有30人通过常州机电学院入学考试,被正式录取 。全年开展各类培训班24期次,培养各类农机实用人才1041人次。(王鼎)
·农业综合开发·
【概况】 2018年,金坛区立项实施国家及省级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共5个。其中,国家级土地治理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2个,财政投资1500万元;省级丘陵山区开发项目3个,财政投资650万元。全年投入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财政资金共2150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750万元、省 级财政资金1212.5万元、常州市级财政资金93.74万元、金坛区级财政资金93.76万元。
全年项目累计总投入2167.84万元。其中,财政资金投入2150万元,项目单位自筹资金17.84万元。通过项目建设,建成高标准农田666.67公顷、高效农业示范基地306.67公顷。项目区共铺筑水泥道路19.99千米,新建衬砌沟渠40.194千米,暗渠1.435千米,河塘驳岸1座, 塘坝护坡0.35千米,机耕桥、涵、闸、放水口等田间配套建筑物2579座,平整土地6.6公顷,会车道420平方米。(史粉祥)
·农林场圃·
【茅麓茶场】 金坛区茅麓茶场有限公司坐落于风景优美的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茅山东麓,距离金坛市区20千米,总面积1026公顷。2003年10月,茅麓茶场在全省农林场圃系统率先进行整体改制,改制为金坛市茅麓茶场有限公司,新组建江苏茅山青锋茶叶有限公司。
2018年,公司拥有茶园365公顷、林地308公顷、耕地203公顷。有股民职工215人,科技人员26人,辖有1个综合性茶叶加工厂、8个茶叶工区,1个国家级茶树良种繁育示范场。茶树良种有龙井43、龙井长叶、福鼎、浙农113、舒茶早、迎霜、碧云、乌牛早、元农绿、白茶 等50多个优良品种。年产成品茶能力达52万千克,年出产优质无性系良种茶苗1000万株。主要产品有茅山青锋、金坛雀舌、雨花茶、银毫茶、烘炒青绿茶、袋泡红绿茶和供糖尿病患者饮用的薄玉茶。2011年开发铁观音、珠红茶。产出的茶叶全部使用“金鹿”牌商标,该 商标被江苏省认定为著名商标。“金鹿”牌茅山青锋茶被江苏省认定为绿色食品,“茅山青锋”商标被评定为常州市知名商标,2005年通过ISO 9001∶2000质量体系认证。2007年被认定为有机食品,获江苏省名牌产品称号。2009年,公司被定为江苏省农业科技型企业, 2016年获得无公害农产品证书,在2016年江苏省第十七届“陆羽杯”名特茶评比活动中,获特等奖。2018年获“华罗庚”杯名特茶评比特等奖,在杭州举办的第二届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上获得一等奖。
茶场改制后,公司加快优质无性系良种茶的引进、繁育和推广,建成国家级茶树良种繁育示范场,达到年出圃1000万株良种茶苗的能力,建成高效生态复合优质高产绿色食品茶叶示范园66.7公顷。同时,公司利用科技手段积极探索技术革新,从日本引进风力选别机,提 高产品质量,以质量创品牌,以品牌拓市场,建成全省最大的名优绿茶清洁化连续机械化加工生产流水线以及生态园式的加工生产基地。全力推广茶叶生产优质化、机械化、规模化、产业化、绿色化、现代化,带动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使企业不断壮大和发展 。成立金坛区茶叶经济合作社,以江苏省茅山青锋茶叶有限公司为龙头企业,制定江苏省地方标准《茅山青锋茶生产技术规程》,开发机制名优茶,依托“金鹿”牌茅山青锋品牌优势,成为集“公司+基地+农户”名优茶生产、加工、销售、茶文化为一体的茶叶产业化经 济合作组织,订单收购鲜叶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带动农户500户,盘活基地670公顷。2018年,公司实现产值2190万元,销售收入1958万元,利税430万元。(王柳松)
【方麓茶场】 金坛区方麓茶场地处茅山东麓,总面积250公顷,下设6个工区及1个种猪场,有常住户142户,居民321人。辖区内现有江苏方麓茶场有限公司,麦宝、安优牧业等企业。江苏方麓茶场有限公司为金坛区重点茶叶龙头企业,“百园春”牌金坛雀舌为江苏著名商 标、江苏省名牌产品。2018年茶叶总销售量为22.5吨,总销售收入2000多万元。
2018年,方麓茶场管委会紧紧围绕“稳定、服务、发展”的主线,积极主动化解各种矛盾,提高社区服务能力,营造和谐的生产、生活环境,确保社区安全稳定。
在农电网改造升级的基础上,投入6万元,在各工区范围内安装了31盏路灯,基本满足居民的晚间出行需求。关心妇女、儿童、老人的心身健康,积极做好妇女重大疾病的保险和独生子女父母的奖励金发放,为60位妇女办理关爱女性生育健康保险,21人办理了独生子女幸 福家庭保险,关爱老年人的生活健康,2018年度共有144人参加老人意外保险,组织53人参加薛埠医院老年人体检。发挥企业带头作用,与全场茶农建立利益共同体,积极推广有机茶的种植与生产,形成规模经营优势,提升市场竞争力。实行茶叶新品种引进、示范和推广 ,通过开展技术培训、销售服务,促进了当地茶叶产业增值增效。(葛志祥)
【茅东林场】 茅东林场位于常州市金坛区西部江苏省AAAA级茅山风景名胜区。全场经营总面积1815.53公顷,其中省级公益林面积1649.27公顷,森林覆盖率86.94%。全场有职工600余人,其中退休职工250余人。林区主要植被乔木树种有榉树、朴树、冬青树等30余种,灌 木及小乔木有六月雪、小叶女贞、乌饭树等40余种,林下草本植物有沙参、苍术、苔藓、玉竹等近百余种。林区常见的野生动物有野猪、狼、猴、白鹭、刺猬等30余种。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兴起,林区内现有的景点项目有常州宝盛园、省气象研究试验基地、乾元观、三清观、元阳观、崇寿观、茅山索道、半边山下民宿、金牛山庄林家乐等,各景区之间纵横交错、相互贯穿、交通便捷,是集旅游、餐饮、休闲、观光的游览胜地。2018年获 “中国森林特色小镇试点”“三星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区”等荣誉称号。
年内,场部对职工居住的小区环境进行改造整治与提升,投入资金90余万元在茅东林场半边山下入口处新建黑色道路一条;投入资金90余万元新建停车场、泄洪渠、增容500千伏安变压器等多项基础设施,保障小区居民生活安居乐业,推动半边山下旅游业的健康发展。
年内,林场对林业生产投入资金200余万元,其中投入资金120余万元,完成中幼林抚育200余公顷;造林投入资金25万元;松材线虫病防治投入资金5万元;防火隔离带、防火道清理,护栏网投入资金30余万元。全年茅东林场护林防火成绩显著,实现零火警记录。
半边山下民宿群 (区茅东林场 供稿)
【茅东林场半边山下入选全国首批50个国家森林小镇试点】 2017年7月,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启动国家森林小镇建设工作。2018年8月,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公布首批50个国家森林小镇建设试点名单,位于金坛茅东林场的半边山下森林特色小镇成为江苏唯一入选者。半边山下 位于茅山旅游度假区腹地,背靠大茅峰,周边青山环绕,森林密布,间有九龙潭水库,属天然氧吧。金坛区依托原茅东林场职工集中安置区徽派建筑群,引入社会资本带动林场职工建设半边山下民宿群。民宿融入文化、运动、拓展等元素,与周边东方盐湖城、华夏宝盛 园、花谷奇缘、一号农场等景点景区互为补充,可同时接纳400人住宿、近千人用餐,森林闲养山镇已初具规模。(曹建军)
·长荡湖水产管理·
【概况】 2018年,长荡湖水产管理以“长荡湖渔业转型、发展高质量”为目标,进一步加大封湖禁渔和渔业资源养护力度,重点开展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渔政“打非治违”、湖区渔政日常管理及废弃船舶整治扫尾等工作,积极配合开展长荡湖饮用水源地清淤、“263”整 治及河(湖)长制等中心工作,为长荡湖渔业转型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作出贡献。
【渔业生产】 长荡湖金坛区网围全部拆除后,区政府把渔业捕捞权授予常州长荡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捕捞的水产品由国有销售平台——江苏茅山竹海农产品商贸有限公司定点销售。根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评估报告,2018年长荡湖渔业限额捕捞总量 为700吨,其中鱼类、青虾、河蟹分别为600吨、50吨、50吨。由于2018年国有捕捞刚刚试运行,第一年实际捕捞产量远低于可捕产量。观光休闲渔业发展形势依然向好,通过举办籽虾节、金蟹放流、野生金蟹品鉴会、开湖捕捞仪式等一系列活动,有力地提升了长荡湖水 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进一步带动了观光休闲渔业的发展。
【净水渔业】 实施“111”净水渔业工程,全年放流鲢鳙鱼1200万余尾、青虾1400万余尾、河蟹1亿余只。根据中国水产科学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放流效果评估,近年来,长荡湖通过实施“111”净水渔业工程,每年可从水体中带走氮120余吨、磷30余吨、碳500余吨,放流 效果十分显著。目前,长荡湖水质总体达Ⅲ类水标准。
【渔政管理】 2018年,长荡湖实行为期6个月的封湖禁渔(1月1日至5月15日、7月16日至8月31日)。其间,严格执行24小时禁渔值班制度,采取多种方式开展执法巡查,严厉打击禁渔期各类渔业违法违章行为。根据省海洋与渔业局统一部署,持续开展渔政“亮剑”执法 行动,全年查获各类渔业违法违章案件74起,移交处理涉刑案件12起,行政处罚69人次,收缴并销毁地笼网3500余条,没收并放流鱼、虾、蟹等渔获物共1500余千克,有效维护了湖区渔业生产秩序。严格执行涉刑渔业违法案件移交制度,对重大或疑难案件实行通案会商 。有序开展网围养殖管理,对南养殖区河道开展长效管护,全年共拆除违章渔簖5个、乱搭乱建设施9处,清理打捞水花生50余船。
【渔业安全】 加强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强化宣传教育,全年向湖区养殖户发放《养殖生产日志》489本、水产品质量安全宣传资料500余份,有效提升了养殖户的水产品质量安全意识。开展长荡湖出口大闸蟹质量安全风险管控,将二噁英及多氯联苯类物质作为重点监控 物质,开展河蟹抽样检测3批次,湖区水质、底泥、螺蛳等环境物质检测2批次,均未检出不符合项。加强水生态安全保障,配合环保部门每月定期开展湖水检测,适时开展水质监测,有效防范外源性污染物入湖。加强防汛、防台风应急值班和保障,开展“安全生产月” 和汛期安全生产大检查,2018年向湖区群众印发《安全生产告知书》500余份,发布灾害性气象预警信息5000余条,全年湖区未发生一起渔业安全生产事故。
【失水渔民社会保障】 2018年,根据常州市信访联席会议纪要,做好金坛网围整治中溧阳籍失水渔民社会保障工作,与失水渔民户籍地派出所、金坛区和溧阳市人社局等部门对接,按程序开展审核、公示、资金筹措、解缴等工作,经审核确认,金坛区长荡湖网围(捕捞 )整治中溧阳籍失水渔民4个年龄段参保总人数107人。
【水生生物资源本底调查项目圆满完成】 2月,“长荡湖水生生物资源本底调查”项目完成结题并通过专家验收。研究团队通过现场调查、社会调查和历史资料查询,共调查到长荡湖维管植物406种(含水生植物56种)、鱼类69种、底栖动物32种、浮游植物180种、浮游动 物141种。长荡湖鱼类和水生植物图谱相关书稿编制工作已基本完成。
【长荡湖渔政执法趸船建成并投入使用】 2018年,投资280余万元,建设长荡湖渔政执法趸船(苏长荡湖趸01)一艘,船体长40米、宽10米、深1.8米,吃水0.85米,采用上、下两层建筑,船上设置了会议室、办公区、生活区及工作人员活动区。渔政执法趸船的建成和投 入使用,标志着长荡湖渔政执法装备建设又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对于严厉打击渔业违法违章行为、实施水上应急救援、保护长荡湖渔业资源及“263”整治、河长制等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发挥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