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2016年,金坛区环保工作以改善环境质量为目标,以“促转变、提质量、保安全”为主线,以服务项目建设和太湖水污染防治为重点,以强化环境执法为保障,以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抓好各项工作落实。
【生态文明建设】 2016年,编制《金坛区“十三五”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规划》,制定《环保工作目标责任书》《生态文明在行动工作方案》《生态文明在行动督查考核办法》等文件。区委、区政府组织召开全区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会议,明确生态文明建设目标任务,细化工作责任。实施14个生态细胞创建工程,1所省级绿色学校、5所常州市级绿色学校创建工作通过验收。2个国家级生态文明示范生态村、1个绿色机关的创建工作完成年度目标。
2016年12月,钱资湖风光带(区住建委 供稿)
【生态绿城建设】 2016年,开展生态源保护、郊野公园、城镇公园绿地、生态绿道、生态廊道、生态细胞六工程建设。完成滨湖新城绿地建设土方堆坡造型和树木栽种、茅山生态绿道、环钱资湖生态绿道、新河港入湖河道清淤和长荡湖鱼类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
【农村环境整治】 2016年,开展全区覆盖拉网式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范围涉及指前镇、金城镇、薛埠镇、尧塘街道,共16个行政村17个规划布点自然村,共计投资2234万元。12套分散式农村污水处理设施、6个提升泵站和30余千米污水管网配套建设进入扫尾阶段,村庄环境整治工作配套开展中。
【生态红线】 2016年,优化调整金坛区生态红线保护区域,调整后,全区生态红线区由8个增至9个,总面积202.92平方公里,约占全区国土面积的20.78%,其中一级管控区面积39.17平方公里。对金坛区生态红线区现状进行全面调查,编制完成《常州市金坛区生态红线区域污染源调查与评估报告》。
【环保审批】 2016年,建立健全“四个一”(一个领导负责、一个窗口统揽、一套机制运行、一条龙到底)服务模式,推行“环保服务零距离”品牌服务,建设项目“容缺受理”提升为“容缺审批”,全年共审批建设项目212个。强化源头管控,对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项目从严审批,全年共否决、劝退不符合环保要求和国家产业政策项目6个。全面完成环保违法违规建设项目清理整顿工作,共清理违法违规建设项目731个。其中,整顿规范项目67个,完善备案项目554个,淘汰关闭项目110个。
【清水工程】 2016年,推动太湖水污染防治工程,2016年列入省太湖治理目标责任的14个重点任务项目均完成或达到年度建设目标要求。推进农业面源整治,完成清华生态农业园等3个种植业生态循环农业工程、永康农牧科技有限公司畜禽粪便“三分离一净化”(雨污分离、干湿分离、固液分离、生态净化)处理工程。加快推进河道治理工程,完成2015年度结转的12条河道清淤工程,开工建设2016年度河道清淤工程。强化饮用水安全保障,完成长荡湖水厂20万吨/日深度处理工程土建主体和南天荒湖清淤工程,开工建设长荡湖饮用水源地清淤一期工程。
【蓝天工程】 2016年,淘汰锅炉106台,完成区燃煤小茶炉、小炉灶整治。2016年,全区PM2.5平均浓度为每立方米43.1微克,较上年同期下降20.8%;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300天,较上年同期增加40天,优良率为82.2%。
【土壤污染防治】 2016年,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和修复,逐步建立土壤污染与修复档案,落实土壤污染调查专项费用,完成常州市爱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金坛区振兴化工有限公司等污染场地土壤调查与风险评估报告的专家评审工作。
【环境问题综合整治】 2016年,推进石灰窑生产企业整治,制订整治实施方案,组织现场推进会。全区共有23家石灰生产企业,37座窑。目前,17家已关闭并拆除,6家正在停产整治。推进别桥断面水环境综合整治,制订下发综合整治提升方案,别桥断面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总磷等3项指标符合地表水Ⅲ类水质要求。
【危险规范处置和辐射环境管理】 2016年,调整确认全区危险废物监管重点源70家,明确对危险废物监管重点源环境监管职责,责任到人。危险废物监管重点源全部在“江苏省危险废物动态管理信息系统”中进行动态申报,申报与审核率均为100%。
【环境监察】 2016年,开展环境执法大练兵、环保大检查、工业企业大气污染防治专项检查、危险废物专项执法等专项行动。组织开展环境现场监察2300余厂次,作出责任改正43起、行政处罚决定129起,处罚金额740余万元,实施查封扣押9起,停产整治2起。推动网格化环境监管,制定《关于进一步贯彻落实〈金坛区网格化环境监管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各牵头工作组根据职责,制订具体方案,各镇(区、街道)根据二级网格化职责,制订工作方案,建立相应机构,落实巡查人员,确保二级网格化管理落实到位。
【环境信访】 2016年,加大环境信访和污染纠纷的调处力度,强化环境信访调查、处理、反馈、结案等方面的时效性督查,及时有效化解环境信访矛盾。全年共受理并调处各类环境信访案件1440件,比上年下降18%,按期办结率100%,满意率90%以上。
【环境监测】 2016年,开展地表水、小康断面、区域补偿断面、饮用水源地和空气、噪声环境质量、“三同时”(建设项目中防治污染的设施,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验收监测以及国控、省控重点污染源的例行监测、监督监测。全年共获监测数据4.2万个,为环境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环境宣传】 2016年,通过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开办环保法律法规专题、专版,由点到面,广泛开展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宣传一条街”活动,将丹阳门中路打造成具有本地特色、体现环保元素的生态文明建设宣传一条街。围绕“增绿、扩绿、联网”要求,深化生态绿城宣传,在沿江高速金坛道口设置宣传高炮;在华城中路、九九宾馆等人流量较大点利用落地电子显示屏或者高空大型户外电子显示屏循环播放生态绿城宣传标语;利用建筑工地围档宣传环境保护。(王洁)
(编辑 方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