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2009年,金坛市广播电视局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心工作,充分发挥舆论宣传优势,加快事业建设步伐,推动产业发展规模,全面完成有线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工作,外宣工作取得令人瞩目的新突破,被评为全市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先进典型。
内宣工作。2009年,广播电视宣传工作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发挥主流媒体作用,正确把握舆论导向,唱响主旋律,同时关注本土民生,适度舆论监督。电台、电视台分别播出新闻360多档4320多条,专题365档1480余条。《金沙周刊》立足“特别的眼光看金坛”,用家乡事反映身边人,每期刊物几乎成了读者追寻收藏的佳作。围绕建国60周年、创新服务行动年、攻坚2009等宣传重点,“两台一报”以《推进科学发展观,共建美好金坛》大型新闻行动为主线,先后开设“贯彻十七大精神”、“学理论、增信心、促发展”、“贯彻市委全委会”、“聚集一展一节”、“百日招商行”、“金坛60年巨变”等一系列专栏。电台在继续办好《政风热线》的同时,专门开设民生服务节目《89关注》,对咨询投诉事件进行现场调查、跟踪采访,确保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被听众称为政府与百姓之间的连心桥。电视台《第一时间》在加大信息量的同时,增强节目的服务性、贴近性、亲和力,被中国广播电视协会评为创优节目三等奖。“两台一报一网”还不断创新工作思路,整合各类资源,拓展宣传载体,与江苏综艺频道合作举办“江苏综艺频道走进华罗庚家乡·金坛”观众节金沙广场大型文艺活动。8~9月组织12场“健康快乐社区行”,为繁荣全市文艺作出积极贡献。
外宣工作。2009年,电视台在常州台录用稿件225条,比上年同期增长120%;江苏台用稿46条,中央台用稿9条。国庆期间,《我是建国,我叫国庆》(三篇)、《我是金坛人》(二篇)大型人物专题节目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半个小时以上。电台被省电台录用稿件160余篇,名次提升到县(市)级电台前2位,取得10年来的重大突破。同时,广播剧《母亲》获省广播节目三等奖、入选常州市“五个一工程奖”。电视纪录片《镜头里的光影》获中国广播电视协会、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举办的“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中国优秀纪录片”银牌奖;《弄斧到京城》获中国广播电视协会举办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铜牌节目;《金坛农民工全国优秀》获中国广播电视协会台山新富源杯“第六届中国纪录片国际选片会”党建宣传类银牌节目。在中国文学艺术联合会、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办的第八届中国摄影会金像奖评比中,孙忠民获理论评论奖。
2009年,市广播电视局继续实施数字金坛战略,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在实现城区有线电视数字化整转的基础上,又投入5000万元用于农村数字电视的整转工作。全市16个广播站全部通过整转考核验收,断模率达100%,且在整转过程中未接到一起有效投诉。新增有线电视用户10300户,超额完成年度工作目标。为提高广播电视节目采编播放效果,确保安全播出质量,该局投入300多万元引进高新产品,完成发射机房的改造,实现数字游动字幕的远程控制,促进广播电视管理水平的提升和结构的优化升级。数字电视呼叫系统、金坛人民广播电台系统升级改造两个科技创新成果分别获江苏省广播电视系统科技进步二、三等奖。
产业发展。2009年,市广播电视局全年电视广告收入1500多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0%以上,创造金坛电视台广告创收的历史记录。电台、电视台文艺专题部、《金沙周刊》以节目(版面)为平台,积极探索新的广告增长空间,顺利完成目标任务。网络经营不断完善收费渠道,规范收费程序,完善服务措施,扩展有线电视用户,实现网络经营收入3930万元,利润800万元。宽带数据业务明显增长,发展用户8000多户,增值业务7万多元,全年完成创收400万元。(王鸣儿)
编辑 赵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