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2009年,金坛气象工作围绕“应对气候变化、气象防灾减灾”两大主题,坚持“面向民生、面向生产、面向决策”的服务方向,加强现代气象业务体系建设,提高预测预报准确率,增强应对灾害性天气和气候变化的能力,发挥气象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保障作用,打造“冷暖相随你我同行”优质气象服务品牌,圆满完成全市防雷减灾安全管理和新中国成立60周年庆典活动、江苏省万顷良田建设启动仪式、第五届(中国·金坛)国际剪纸艺术展暨金坛市第四届文化艺术节、森林防火等重大活动气象服务任务。
现代气象业务体系建设。依据《地面气象观测场值班室建设规范》,完成对地面气象观测场值班室的改造,建成大气电场监测仪和自动土壤水分观测仪,加强自动气象站软件升级、系统维护工作,开展气象业务应用平台Micaps3.0、办公自动化平台OA系统等的业务培训,增加土壤水分观测和积雪加密观测业务,更新《金坛气象》网站版面,提高气象灾害的监测、预报、预警能力。
防雷安全管理。对全市560家石油化工、弱电设备、易燃易爆场所、人员密集场所、计算机工作站以及其它易遭雷击的建(构)筑物的防雷防静电装置进行检查,对存在隐患的单位和场所发出限期整改书面通知,督促尽快整改到位。对进入市行政服务中心办理的防雷项目,依照市人民政府《金坛市重点工业建设项目竣工联合验收暂行办法》规定,采取联合竣工验收,及时跟踪服务,全年共办理项目97件。拓展防雷技术服务面,得到江东化工、川气东输、中盐金坛公司、茅山索道等单位的好评。(李鹤鸣)
【安设大气电场监测仪】 为构建江苏省大气电场监测网,5月23日,气象局气象台安装一台大气电场监测仪。该仪器用于雷电来临时的大气电场强度、频次的实时监测,提高对雷电的监测、预报预警水平。
【建成自动土壤水分观测站】 12月6日,市气象局气象台内建成自动土壤水分观测站。该站由太阳能供电系统、GPRS无线数据传输系统和土壤水分监测系统三部分组成。自动土壤水分观测站建成,实行全国土壤水分监测实时数据的联网传输和信息共享,为开展区域性干旱预警提供依据。
【新增水分观测项目】 为满足干旱气象服务需求,市气象局从8月起,增加固定地段10厘米、20厘米、30厘米、40厘米、50厘米、60厘米、80厘米、100厘米8个层面的土壤水分观测任务,开展每旬逢八的人工土壤水分观测工作。将观测资料通过AB报文形式上传江苏省气象台,由省气象台汇总上传至国家气象信息中心。
【抗击第8号台风“莫拉克”】 8月7~10日“莫拉克”台风影响金坛,全市普降暴雨,局部大暴雨,雨量在61.5毫米(指前)~108.6毫米(尧塘)间。台风影响期间,市气象局全局人员投入一级值班,气象台加密监测台风动向,随时开展跟踪预报服务。市气象局发布天气公报、气象信息专报7期,接受电视采访3次,发布气象短信数十次,条数上千条,使社会各界及时得到台风最新信息,做好防台工作,有效减轻台风灾害损失。
【编印农村气象信息员实训教材】 为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的意见》,气象局和农林局结合市域特点和气象灾害实际,联合编印一万册地方农村气象信息员实训教材。《实训教材》共分8章61节,总字数72796字。内容涉及农村气象信息员职责、气象和农业气象知识、气象防灾减灾和气象服务等。该教材已赠送全市农村气象信息员,在“三农”服务中发挥作用。(李鹤鸣)
编辑 王国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