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区建设

【概述】 江苏省金坛经济开发区(以下简称开发区),地处金坛市东郊,区域面积68平方公里,辖17个行政村、3个居委会和2个渔场。截止2009年底,区内总人口8.5万人,已开发面积11.3平方公里,其中工业用地面积7.4平方公里。区内有各类企业1612家,其中,外资企业168家,期末从业人员64527人;当年新增外资企业8家,新增内资企业183家。2009年,开发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99.40亿元,业务总收入457.98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16.6%、24.8%,占金坛市比重分别为38.0%、41.6%;财政收入14.13亿元,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6.39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10.2%、8.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9.9亿元,其中工业投入33.1亿元。

  优化招商机制。按照现有产业和重点招商区域设立内部机构及驻外招商机构,逐步充实招商人员,实行竞聘上岗和绩效考核机制。走访区内企业,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情况、上下游关联企业的投资和发展方向,鼓励企业增资扩股。2009年,鸿瑞昌泰增资500万美元、常州博文电子增资16.7万美元、常州普嘉电子增资100万美元、常州剑河新材料科技增资60万美元。参与各类招商投资说明会和招商推介活动,在常州9.28经贸洽谈会上签约项目2个,分别是注册资本2500万美元的天誉物流项目和总投资10亿元的钢材物流城项目。2009年,开发区引进1000万美元以上外资项目8个,实现工商注册外资2.78亿美元,实际到账注册外资0.97亿美元;新增内资项目183个,新增内资注册资本3.8亿元。

  项目建设。加快新批项目开工。帮助隆英机械等外资项目解决土地平整、土地指标等实际问题,确保开工项目早日投产。加速重大项目推进。2009年,开发区投入1000万元以上重点工业项目32个,总投资45.88亿元。其中,结转项目13个,总投资27.73亿元;新增项目19个,总投资18.15亿元。至2009年底,13个结转项目中有6个项目竣工投产,5个项目在建;19个新增项目中,在建项目4个,竣工投产项目5个。加大载体建设力度。加大经十路以西、金武路以北、金宜路以东、华城路以南的范围内拆迁清障力度。2009年,开发区完成基础设施投入121121万元,同比增长20.5%。其中,道路、桥梁建设(含绿化、亮化)9753万元,污水管网15538万元,水、电、汽工程6943万元,拆迁安置附属物补偿60121万元,市政河道、河道开挖18785万元,电信投入3051万元,其他6930万元。

  创新服务。帮助企业争取政策扶持。2009年,帮助赛尔交通、豫昌机械、康达克光电等6家企业申报扶持资金200余万元。强化动态服务。加强对区内130家规模以上企业特别是25家亿元以上重点骨干企业的走访调研和分片包干,帮助解决企业生产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共收集整理问题76条,落实解决18条。优化代办服务。帮助办理民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申报各类手续。当年实现新增民营企业183家,新增工商个体户370户,新增注册资本3.8亿元。推动科技创新。2009年,申报省级科技项目10项。专利申请115件。其中,发明专利42件,实用新型专利48件,新型外观设计专利25件。申报金坛市科技进步奖5项,完成金坛市级科技成果鉴定4项。通过科技部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验收2项。申报江苏省民营科技企业5家。深化产学研合作,在2009中国常州先进制造技术成果展示洽谈会上签约项目5个。

  城乡统筹。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09年,共投入140万元新建泵站4座、涵洞4座、暗渠550米,泵站改造7座;投入113万元清淤村庄河塘120个,总土方37.89万方。在全区11个村开展以小游园建设、进村道路、河塘四周、家前屋后为重点的村庄绿化工程。新建小游园8个,新增公共绿地7600平方米,栽种乔、灌木17200余株。村庄亮化、道路硬化工程有序推进。开展整治村庄环境、共建小康家园活动,“三清一绿”验收达标村11个,创建“五化三有”达标村4个。加强环境保护与建设。开展重点企业清洁生产和ISO14000环境体系的认证工作。督促企业污染源进行达标排放,协助企业做好项目“三同时”验收。按照省级生态工业园创建的考核要求,做好创建台帐资料收集和数据资料完善工作,通过省环保厅和省有关专家组的初步预审。扩大就业。规范企业用工行为,2009年完成劳动合同书面报告人数15241人。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促进农民增收,组织农民参加各类培训,2009年共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980人。加强社会保障工作。加大居民养老保险工作力度,不断扩大居民群众参保覆盖面,2009年,新增居民养老保险3680人。全面落实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完成被征地农民进社保1698人。

表14 2009年金坛经济开发区开发建设情况一览表

[点击查看]

表15 2009年金坛经济开发区各村(场)基本情况一览表

[点击查看]

编辑 盛南萍

打印 关闭 收藏此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