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常州市金坛区人民政府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政策解读 >内容
《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与监督指导实施方案(试行)》政策解读
  信息来源:生态环境局 发布时间:2022-04-21 浏览次数: 【打印】 【字体:

为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与监督指导实施方案(试行)》明确了工作目标,排定了主要任务,建设一批以污染防治、调查监测、绩效评估等为主要内容的试点示范工程。

一、工作目标

到2025年,农业面源污染得到初步控制。农业生产布局进一步优化,化肥农药减量化稳步推进,规模以下畜禽养殖粪污综合利用水平持续提高,农业绿色发展成效明显。

到2035年,土壤和水环境农业面源污染负荷显著降低,农业面源污染监测网络和监管制度全面建立,农业绿色发展水平明显提升。

二、主要任务

按照《实施方案》要求,重点开展四个方面的工作与任务,包括农业面源污染调查监测、负荷评估、污染治理、绩效评估等。

(一)开展农业面源污染调查监测

(1)数据收集:结合金坛区薛埠河流域种植、养殖的特点,分析当前种植、养殖制度和习惯,作为农业面源污染监测的基础支撑。

(2)农业调查:联合金坛区农业农村部门对具体试点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区域进行调研走访,收集相关数据资料。

(3)现状分析:选取影响农业面源污染物陆面传输过程的降雨、地形、地表径流、地下蓄渗/地下径流以及植物截留五类关键因子对试点区域的基本测算单元进行分区分类。

(4)监测对象及内容:运用GIS 等手段和水系网络分析方法将流域尺度获取污染物传输过程分析与评估。

(5)监测方法与技术路线:污染物输移过程中的土壤、作物、大气、水分等参数等设计野外观测方案与操作细则,开展农业面源污染全过程监测网络的设计。

(二)开展农业面源污染负荷评估

(1)流域监测:组织开展农业面源污染物入水体通量监测,在典型小流域汇水区入出口和重点区域,对河流支浜和入河干流加密监测,进行水质和水量同步监测。

(2)田间监测与调查:结合调查监测情况,分别对圩区耕地、林果茶厂、现代渔业产业园开展种植业和养殖业面源污染监测。

(3)试验场观测:加强金坛区农业科学观测实验站建设,对农业生产要素及其动态变化进行系统观测、监测和记录,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提供基础支撑。

(4)环境影响评估:建设具有地方特征的典型农业类型试点工作,因地制宜选择适宜的评估方法。

(三)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

(1)治理措施与工程:启动实施“源头减量-循环利用-过程控制-末端治理”工程,形成一批易复制、可推广的治理措施。

(2)污染防治典型模式:以优先治理区域为重点,围绕种植、养殖业面源污染控制,优化农业生产空间布局,开展系统设计、分类治理,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模式。

(四)开展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绩效评估

(1)防治评估:研究制定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绩效评估办法,整合农业面源污染调查监测、负荷评估、清单编制等结果,科学确定绩效评估范围、指标、基数和方式。

(2)监管体系:建设农业生态环境野外观测超级站,开展气象、水文、水质、土壤和地下水等野外长期观测和定量分析。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