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常州市金坛区人民政府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政策解读 >内容
《常州市金坛区美丽金坛生态环境保护规划(2021—2025)》解读
  信息来源:生态环境局 发布时间:2022-03-10 浏览次数: 【打印】 【字体:

为推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金坛落地见效、创新发扬,遵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美丽中国的系列指示精神,贯彻落实美丽江苏的战略部署,助力完成美丽金坛建设目标,扎实有效解决突出问题、改善环境质量、提升发展品质、彰显特色魅力,金坛区政府编制了《常州市金坛区美丽金坛生态环境保护规划(2021—2025年)》(下简称《规划》)。

《规划》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立足于美丽金坛建设新阶段、新理念、新格局,聚焦金坛区绿色发展和美丽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及形势,以打造产业美、自然美、环境美、人居美、制度美为核心,科学制定了目标指标体系,提出了规划任务和措施,对推动美丽金坛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规划》全面梳理了金坛区地理区位、地形地貌、经济发展、产业特色、人文历史、旅游资源、生态环境、基础设施、环境管理、环境宣教、环境战略、公众参与等方面的现状与特色,分析了生态文明、美丽中国、美丽江苏、长三角一体化战略等对美丽金坛建设带来的重大机遇,同时也指出了在臭氧、长荡湖水质达标、生态保护修复、产业结构调整、环境基础设施、环境管理方面存在的挑战。

《规划》建立“三维五象、三个导向”的美丽金坛规划思路,三维是指从政府管理视角、本地公众视角、外界媒体视角三个维度来审视美丽金坛,识别问题,凝练重点;五象是指从活力经济(产业美)、秀美生态(自然美)、健康环境(环境美)、美好人居(生活美)、创新管理(制度美)等五个象限来深入剖析和系统建设美丽金坛;三个导向是指在建设美丽金坛过程中,体现和突出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特色导向,着力于识别、聚焦和解决三维五象体系中分别的突出问题,对照相关绿色与生态系列创建的关键目标指标要求、对照各相关先进对标对象先进水平等和可用经验,同时分析金坛在三维五象体系中已有和可打造的突出美丽特征与魅力领域。从而提出“提气(PM2.5和臭氧协同控制)、降碳(低碳经济)、强生态(筑牢茅山生态屏障)、增水(长荡湖治理修复)、固土(污染地块修复)、强监管(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主要路径,系统打造活力经济、秀美生态、健康环境、美好人居、创新管理五大体系,推进绿色发展、系统保护、综合治理、基础保障、全民行动,开创美丽金坛建设新局面。

围绕活力经济、健康环境、秀美生态、美好人居、创新管理5个领域,构建了包含40项具体指标的指标体系,其中约束性指标21项,预期性指标19项。

明确了七个部分具体任务与内容,并设计相关的保障措施与管理机制:一是打造产业之美,构建绿色低碳发展格局。围绕五大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三新一特”产业提质增效,从明确工业高质量发展、生态农业现代化、服务业绿色提升的具体任务,全面推动金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二是筑牢生态之美,彰显山水金坛自然之美。结合国土空间规划,严守生态红线,筑牢以茅山、长荡湖“一山一湖”为核心的生态安全格局,着力保护生物多样性,夯实生态资源基础。三是深化结构调整,实现蓝天白云优良“气质”。以能源、交通、产业结构调整为主要抓手实现蓝天白云常在,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推进污染与碳协同治理。四是加强“三水”统筹,确保碧湖清涧永续长流。落实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三水统筹要求”,以长荡湖治理为重点,确保河湖碧水常流。五是强化风险防控,守牢健康安全干净土壤。深入打好土壤污染防治攻坚战,保障城乡土地常净。六是营造人居之美,建设宜居宜业秀美金坛。完善城乡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优化城乡生态景观建设,打造宜居宜业生活环境。七是创新管理之美,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积极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落实党政主导、企业主体、社会和公众积极参与,探索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环境信用等创新机制,提升监测、监管、执法、信息化等能力建设。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