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打好水稻病虫防治第三次总体战
当前我区水稻正处于孕穗期,是产量形成的关键期,此时也是病虫突发重发和防治最为关键的阶段。今年由于水稻前期农户疏于防治,稻纵卷叶螟田间积累虫量高,近期蛾量普遍较高、虫卵量极大,褐飞虱田间基数大、短翅型成虫比例高,白背飞虱迁入量大,纹枯病发生重,稻瘟病、稻曲病田间菌源足,气候条件适宜,流行威胁大。为此各镇(街道)农业部门要高度重视,抢抓适期,狠治穗期病虫害,奠定好丰产基础。
一、主要病虫发生情况
1、三代稻纵卷叶螟
(1)发生期及蛾量:本站各赶蛾点数据显示,稻纵卷叶螟于8月9日进入发蛾高峰,且蛾量持续升高,其中西阳赶蛾测报点8月8-12日平均亩蛾量1583-2303头,高峰日8月10日最高田块亩蛾量达2860头。
(2)田间虫、卵量:据本站8月12日调查,平均百穴有虫185(0-400)头,以一龄幼虫为主,平均百穴有卵1340(250-2400)粒,以前中期卵为主。系统田百穴有虫50头,百穴有卵850粒。
2、褐飞虱:近期建昌测报点有少量迁入,截至目前单灯累计诱虫33头。8月12日全区普查,平均百穴虫量38(20-90)头。系统田百穴虫量50头。
3、白背飞虱:8月6-10日有一迁入峰,峰期累计诱虫88头,截至目前单灯累计诱虫415头。据本站8月12日调查,平均百穴虫量83(40-250)头。系统田百穴虫量为220头。
4、纹枯病
由于水稻群体大、郁闭度高,田间湿度大,并与穗肥施用及田间小气候互作,水稻纹枯病仍发展迅速。全区8月12日普查,平均病穴率3.8%,幅度0-10%。
5、稻曲病、稻瘟病
我区大面积主栽的品种均不抗病,田间菌源充足,如遇上低温阴雨天气,将极有可能大暴发。因此必须主动出击,全面用药防治,减轻危害。
二、防治技术意见
1、防治策略:主治三代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纹枯病、稻瘟病、稻曲病,兼治水稻螟虫等其它病虫。
2、防治对象:全部水稻田。
3、防治时间:8月16-18日全面用药防治。
4、防治药种:亩用20%氰虫·甲虫肼40克加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10克加50%烯啶虫胺10毫升加24%井冈霉素40克兑水30—40公斤小机喷雾或兑水20公斤弥雾机喷雾。
处于破口初期的田块加40%稻瘟·三环唑60克一并喷雾。
三、注意事项
1、苗情和天气十分有利于病虫为害,各地一定要统一思想,统一药种配方,加大技术宣传和防治力度,控制危害。
2、施药时田间应建立水层,药后保水3-5天。
3、近期雷阵雨天气多,施药应尽量避开降雨时段,药后4小时内如遇中等以上降雨,应及时补治,确保防效。
4、水稻田严禁使用中等毒性以上农药和菊酯类农药。药后勿将田水直接排入河塘中,请将农药包装等废弃物及时回收处理,防止水生动物发生药害。
5、高温季节,避开高温时段用药,注意用药人员安全。
6、禁止施用未登记水稻的药种。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