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一直以来我区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跨越发展的重点环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瞄准促进乡村振兴这个靶心,在现代农业融合发展、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深化农村改革三方面持续发力。
2017年,我区现代农业发展不断提档升级,“长荡湖大闸蟹”“金坛红香芋”通过国家质检总局生态原产地保护评定。上阮现代农业产业园、一号农场成为全国首批农村创业创新园区。全年新增省级龙头企业2家、高效设施农渔业面积5300多亩,获评“农业部渔业健康养殖示范县”。朱林村、黄金村被列入省级重点培育农产品电商示范村,全区农产品网络销售额突破10亿元,同比增长22%。
今年,我区将推进“互联网+农业”行动计划,培育以“茅山竹海”为龙头的一批农业电子商务企业,完善农产品区域物流体系,同时还将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设农产品品牌,推动我区现代农业走融合发展之路。
2017年,我区重点打造薛埠茶叶、朱林水芹、尧塘花木等10 个特色产业集聚区,这些特色也为全区乡村建设贴上了鲜明的标签。《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18年我区将在深化镇村环境整治的基础上,注重错位发展,着力打造直溪新能源光伏产业、儒林大健康产业、茅山旅游度假区生态旅游产业等特色小镇,让老集镇焕发新容貌。
深化农村改革是促进乡村振兴的核心。2017年我区推进“三资三化”专项提升行动,建立健全区、镇、村三级组织网络,共核实经营性房屋面积约42万平方米、经营性机器设备309台、管理和公益类房屋约12万平方米、集体资源性资产面积近12.9万亩,清理核实发包合同3925份,核实各类往来款1.6万笔,真正做到理清了权属、盘清了家底。2018年,我区将继续推进“三资三化”专项提升行动,规范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同时,加强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建设,完善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制度。
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不仅决定着全区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也决定着我区跨越发展的质量。全区上下应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促进乡村振兴上来,把目标方向聚焦到提升三农发展水平上来,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