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荡湖是太湖流域重要的过水性湖泊,一旦梅雨季长且雨量大,长江、太湖水位居高不下,过水湖就变成屯水湖,不仅不能泄洪,反而产生倒流。必须把湖区周边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区委区政府下定决心,修复和保护长荡湖生态,首要解决水患。
2016年7月5日,受汛期强降雨影响,长荡湖东风圩漫堤破圩,周边数千名村民紧急疏散。
1000多名水电部队官兵和地方抗洪突击队员连续奋战55个小时,东风圩顺利合拢,险情得以排除。
水患不除,长荡湖难安。长荡湖旅游度假区党工委、管委会挂牌成立后,长荡湖西路堤路合一工程就被列为首个建设项目。2016年12月,工程开工建设,2017年3月举行“百日会战”动员会,当年6月就已初步具备防洪功能。2018年5月长荡湖西路具备通车条件,比原计划提前了整整1个月。
50公里长的防洪大堤,像一条绵延的“长城”,将长荡湖绕环,牢牢守护着一方安澜。
建好盛水的盆,更要治好盆中的水。过去大量围垦和过度利用导致长荡湖湖泊面积大量萎缩,防洪滞涝能力明显降低,2010年起,我区启动了长荡湖退圩还湖工作,十三五期间更是将这项工作列入长荡湖综合整治项目。
消除水患必须从根子上解决问题,2017年以来,我区通过实施退圩还湖工程,长荡湖净水面积从76.9平方公里增加到87.33平方公里,为全区防洪调蓄腾出空间。
新增长荡湖的水域面积10平方公里,相当于5000万方水的调蓄能力,也就相当于5个茅东水库的蓄洪能力。
在这几年的汛期期间,长荡湖吸纳了来自丹金溧漕河大部分的水,为整个全区的防汛缓解了压力,也为下游隔湖的防汛,替他们在上游进行了一部分的调蓄,发挥了很好的防洪调蓄的功能。
同时,从2016年开始,我区加强对温洛港、新建河、沙河港等入湖河道综合整治及闸站建设,同步实施圩堤除险加固等工程,打通入湖的最后一公里。
根据今年超长梅雨期和历史第二位的梅雨量的情况以及相关部门的监测,入湖河道的调蓄能力,增强了将近一倍多,城区的涝水排出后可以尽快的入湖,入湖以后可以尽快地往下游去。
随着新孟河延伸拓浚工程的完成,长荡湖的调蓄格局也将发生重大变化。
目前,全国防汛形势依然严峻,长江、太湖水位居高不下,我区梅雨量又高居历史第二位,在这样的情况下,长荡湖却做到了湖内波澜不惊,湖外有条不紊。区委区政府向全区人民交上了一份治水除患守一方安澜的优异答卷。
十三五以来,长荡湖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防洪安保能力不断提升,而长荡湖不单单只是防洪的屏障,更成为了金坛人赖以生存的水源地。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