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坛区城市管理三年行动纲要(2017-2019年)》已经区政府常务会议研究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常州市金坛区人民政府
2017年4月27日
金坛区城市管理三年行动纲要(2017-2019年)
为全面提升我区城市长效综合管理水平,更好地服务我区经济社会发展,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满意度,特制定本行动纲要。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和省、市党代会精神,紧紧围绕全区“接轨常州主城区,推动发展新跨越”总体战略目标,以优化体制机制为突破口,以城市管理信息化为切入点,整合资源,明晰职责,优化秩序,扩大社会参与,推动城市管理水平跨越发展。
二、总体目标
以“一年强基础、两年大提升,三年新跨越”为主线,用三年时间,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构建数字化管理模式,健全科学监督考评机制,建立体制协调、运作高效、方法先进的城市管理体系。着力解决影响我区城乡环境的突出问题,全面提升我区城市长效综合管理水平,全力服务全区“两个加快”,实现城市管理工作的强基进位。
三、主要工作
1.优化体制机制,明晰管理职责
充分发挥区城市管理委员会高位领导、高位协调、高位监督作用,全面推进城市管理执法重心下移,实现全区镇、街道城管执法机构派驻全覆盖。
建立和完善“区级统一领导,镇(街道)具体实施,村(社区)积极参与”的城市管理模式,突出属地政府在城市管理中的主体地位,进一步明确区、镇(街道)和各职能部门的管理范围、职责和权限,形成职能部门、街道社区和社会组织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大城管格局。
2.坚持规划引领,创优城市品质
强化规划对城市发展中战略引领和刚性控制作用,对环境卫生、环卫基础设施、户外广告、专业市场、老城改造等专项规划进行修编,补齐城市建设和城市管理短板,推动城市空间品质提升。
优化城市交通,坚持公交优先,着力提升城市公共交通服务水平,加强不同交通工具之间的协调衔接,倡导步行、自行车等绿色出行方式;加强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和智能化交通指挥设施管理维护,不断提升动态交通和静态交通秩序管理水平;加强城市客运出租市场管理,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公共停车场建设,鼓励单位停车场错时对外开放,缓解城区行车难和停车难。
深化城市管理示范路和示范社区创建,力争每年创建一条省级示范路和一个省级示范社区,着力打造一批实实在在的城市精品道路和城市品质社区,并将示范引领效应向乡镇延伸。结合示范创建,加强城市重要节点、窗口地区的管理,实施夜景灯光提升和城市园林景观改造工程,全面提升城市品质。
3.完善功能配套,夯实管理基础
加快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和飞灰库项目建设,力争2019年竣工投运;加快城乡垃圾转运站建设,到2019年新建垃圾中转站10座,并对全区现有垃圾中转站进行扩容改造和设备提升;新建一座建筑垃圾集中处置场和大件生活垃圾分拣站;完善城区公厕布点,全面排查城区非公产权公共厕所使用情况,依法加强监督管理。
加快城区农副产品批发市场、花鸟市场、二手车市场、废旧物资交易市场等大型专业市场的建设,选址新建金江苑、春风两座大型市容管理疏导点,不断完善城市功能配套,疏堵结合,有效化解城市发展与民生需求之间的矛盾。
4.加快信息建设,提升智慧城管
不断适应新时期城市管理工作的需求,以政府公共信息平台为基础,推进城市长效管理信息化,强化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社会诚信等城市管理全要素标准化数据的采集与整合,促进多部门公共数据资源共享,建立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创新的新机制,实现感知、分析、服务、指挥、监督“五位一体”。
以信息化建设为切入口, 2017年建设城管执法信息平台、建筑垃圾管理信息平台和环卫收费管理平台,依托科技力量提升城管工作现代化水平,减少工作层级,实现扁平指挥;2018年底前做到全区各镇、街道二级指挥监督平台全覆盖;2019年基本建成一流的快速反应处置体系。
5.开展专项整治,落实长效管理
利用两年时间,有序开展市容秩序、户外广告、违法建设、建设工地、建筑垃圾、市政设施、园林绿化、住宅小区、交通秩序、公共空间、城市水体等方面专项整治行动,使城市“脏、乱、差”现象得到根本性改观。
持续推进“931”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对未改造的城中村、城乡结合部、老旧小区进行全面梳理整治。加快推进老城改造,整治梳理老城路网体系,实施老城市政道路及管网提标改造工程。深入开展“两减六治三提升”专项行动,全面推动城乡生活垃圾分类试点扩面工作,2018年实现全区城乡建筑垃圾运输处置一体化管理。
强化环卫保洁、道路容貌、绿化管养、市政养护、交通秩序等基础性城市管理工作,进一步完善网格化管理模式,整合城市管理和社会管理等资源,实施常态化、精细化、标准化管理,做到专项整治和日常管理有机结合,确保矛盾问题不反弹不回潮。
6.规范队伍建设,提高执法水平
按照管理精细化、执法规范化、服务人性化的城市管理要求,参照住建部“按城市人口的万分之三至万分之五”的人员配备标准,逐步配齐配强城管执法人员,并将执法力量向一线倾斜。
严格执法人员素质要求,建立全区统一的城管协管人员招聘、管理、奖惩、退出等制度。加强执法队员和协管人员的教育培训,着力提升执法人员业务能力。向社会公开职能职责、执法依据、处罚标准、运行流程、监督途径和问责机制,畅通公众参与渠道,加强内外监督,规范城管执法行为,全面提升城管执法水平。
7.创新治理模式,加强司法衔接
充分发挥市场作用,进一步加大环卫保洁、绿化管养、公共交通等政府购买服务力度,对疏导点实施公司化运作管理,综合运用市场手段,不断探索引进社会中介等第三方管理模式加强行业自律管理。
充分发挥社区居委会作用,增强社区自治功能,培育社区社会组织,完善社区协商机制。畅通公众有序参与城市治理的渠道,组织开展多形式、常态化的志愿服务活动,采取公众开放日、主题体验活动等方式,引导社会组织、公民法人参与城市治理,形成多元共治,良性互动的城市治理模式。
建立公安、城管联勤联动保障工作机制,及时查处各类妨碍城管执行公务的行为。加强城市管理部门与司法机关的沟通衔接,实现行政处罚与刑事处罚无缝对接,同时加大城市管理行政处罚的强制执行力度。
8.实施科学考评,加大监督力度
严格按照常州长效考核标准和要求,分类制定实施我区城市长效综合管理、城乡一体化管理、农村环境卫生管理三类考核办法,对城区街道属地管理工作实行定向专项考评,对城区各责任单位科学设置考核权重,按一类、二类、三类主体实行分类考核,镇村划分一级、二级、三级区域实行分级考核。
加大日常监督考评力度,落实“周考核、月通报、季点评、年奖惩”制度,各责任单位每季度考评成绩在区级主要媒体公布,排名末位的单位在区点评会上作表态发言;建立重点问题资料库和媒体曝光台,对长效管理重点、难点问题进行曝光,并进行专项督查。
四、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区城市管理三年行动领导小组,由区长任组长,分管区领导任副组长,区相关部门和各镇(开发区、街道)为成员单位。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城管局,协调指导推进各项工作。各责任单位要高度重视,把城市长效管理摆在重要位置,确保各项工作任务保质保量完成。
2.落实资金保障
区、镇两级财政要分级建立科学的投入增长机制,保障城市管理事业可持续发展,将公厕、转运站等基础设施建设改造、环卫清扫保洁、建筑装潢垃圾处置、住宅小区管理、行政执法等方面的经费纳入年度资金预算;设立专项考核奖励基金,对城市管理工作突出的保洁公司、社区等予以奖励。
3.强化考核奖惩
三年行动各项工作纳入区委、区政府年度目标考核,并与“优胜单位”评定等相挂钩。年终对考核优秀的单位和有突出贡献的个人予以表彰奖励。镇村长效管理考评继续实行“以奖代补”政策,按各镇年度排名,分档次发放。考核等次不合格单位的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不得参加评先评优;对整改不力、推诿扯皮、懒政不作为的典型问题,实行追责问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