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项目
|
工 作内 容
|
工作目标
|
责任科室
|
配合科室
|
生态建设与农村环境保护
|
1
|
继续做好生态市建设的有关工作,认真组织生态文明建设规划以及评审
|
配合市委市政府完成国家生态市建设的总结工作
|
环境管理科
|
办公室
|
年内完成生态文明建设规划并通过评审;配合做好常州市生态市创建工作
|
环境管理科
|
|
2
|
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目标责任制试点以及示范村建设,协助完成土壤污染调查任务
|
推动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年内创建2个省级生态村、8个常州市级生态村
|
环境管理科
|
|
3
|
积极推进生态工业园区和生态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
|
金坛经济开发区建成省级生态工业园区
|
环境管理科
|
|
4
|
积极组织农村综合整治示范村申报项目,落实“以奖促治”
|
按“以奖促治”政策落实到位,并督促完成整治工作
|
环境管理科
|
办公室
|
5
|
加强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
|
7个重要生态功能区均设立标志、健全机构、完善管理制度,建立管理台账
|
环境管理科
|
宣教法制科
|
污染减排
|
6
|
认真编制2010年总量减排方案,加强减排“三大体系”建设
|
分解落实并完成年度和“十一五”减排目标任务,年内完成化学需氧量减排项目8个、二氧化硫减排项目3个,做好减排基础台账资料的建立和收集工作,确保全面完成“十一五”减排目标
|
辐射环境管理科
|
|
4月底完成市第一污水处理厂和市第二污水处理厂中控系统的改造并通过验收,加强对加怡热电脱硫设施运行监管
|
环境监察大队
|
辐射环境管理科
|
加强减排统计、监测、考核“三大体系”建设
|
辐射环境管理科
|
环境监测站
|
7
|
开展污染源动态更新普查,建立污染源更新调查质量控制责任制,按期上报调查数据;加强环境统计工作
|
按时完成污染源动态更新普查工作
|
综合计划科
|
|
进一步提高环境统计质量,做好各类环境统计工作
|
辐射环境管理科
|
|
8
|
认真编制“十二五”减排规划
|
结合污染源动态更新调查,合理确定“十二五”总量减排基数,编制“十二五”减排规划
|
辐射环境管理科
|
综合计划科
|
9
|
加大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力度,扩大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的范围
|
年内完成8家企业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任务;盘固水泥集团建成循环经济试点单位
|
环境管理科
|
|
|
10
|
淘汰落后产能
|
积极督促淘汰30台套落后产能设备
|
环境管理科
|
|
关闭金坛市豪丰有机肥有限公司等4家污染较重企业
|
环境监察大队
|
辐射环境管理科
|
水环境质量提升
|
11
|
切实加强对小康、科考、太湖考核断面和区域补偿断面的监测
|
及时了解辖区小康、科考、太湖考核断面和区域补偿断面的监测情况,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的方案和措施,确保断面达到相关要求
|
综合计划科
|
环境监测站
|
12
|
做好环境资源区域补偿和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工作
|
严格按照《常州市环境资源区域补偿实施方案(试行)》,推进排污指标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落实化学需氧量的排污权交易
|
综合计划科
|
环境监测站
|
13
|
认真做好太湖水治理
|
严格落实太湖水治理目标任务书,全面完成太湖水治理“十一五”任务,做好“十一五”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考核和太湖治理总体方案中期评估迎检工作
|
综合计划科
|
环境监察大队
|
14
|
认真做好饮用水源地保护
|
全面评估辖区内饮用水水源地情况,加快环境隐患整治,开展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分工作;切实加强对长荡湖战略饮用水源地保护工作
|
环境监察大队
|
|
15
|
认真做好市河黑臭的整治
|
开展城区市河环境质量的现状调查,制定实施城市市河消除“黑臭”计划,加大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力度;督促完成市河的贯通与整治,推动建立调水引流机制,确保市河达到功能区要求
|
综合计划科
|
环境监察大队
|
16
|
深化污水排污口规范化整治
|
对丹金溧漕河、通济河、薛埠河等主要河道沿线企业排污口开展专项整治,达到沿河排污口有序化、规范化、明示化要求
|
环境监察大队
|
|
17
|
加强污染源自动监控中心建设和运管
|
完成污染源监控中心升级改造,达到监控中心二级标准;加强对辖区内监控装置的维护管理,确保监控装置的联网率、运行率达100%,完好率达90%;研究制定对第三方运营的监督考核办法;对金虹集团等11家COD排放5吨以上的企业安装自动监控装置
|
环境监察大队
|
|
18
|
全面实施尧塘河、湟里河综合整治
|
按照尧塘河、湟里河整治方案要求,督促完成两河的综合整治
|
综合计划科
|
|
加大湟里河沿线化工企业环境综合整治力度,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对整治后超标2次以上的企业一律实施停产或关闭
|
环境监察大队
|
综合计划科
宣教法制科
|
19
|
加强工业污水处理提标
|
按照太湖流域执行水污染物特别限值的要求对重点行业实施提标改造,年内六大行业达不到排放标准的必须实施关停
|
综合计划科
|
环境监察大队宣教法制科
|
督促完成沈渎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和培丰污水处理厂的提标改造
|
环境管理科
|
|
水环境质量提升
|
20
|
加快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及提标改造工程,建设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及生态净化处理设施
|
推动实施城镇污水管网建设,确保年内各镇新增管网40.5公里,污水处理负荷达80%以上
|
综合计划科
|
环境监察大队
|
完成市第一污水处理厂除磷脱氮提标改造、市第二污水处理厂2万吨/日扩容及提标改造工程验收
|
环境管理科
|
|
完成茅东污水处理厂等4家乡镇污水处理厂除磷脱氮提标改造
|
综合计划科
|
环境监察大队
|
编制实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规划,推动建设8个规划保留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以及30个自然村农村生活污水生态净化处理设施
|
环境管理科
|
|
21
|
严格落实主要河流“河长制”
|
继续推进22条主要河流河长管理制度,推动三级河长强化对河道水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完善河道水质的长效管理制度,强化河道水质的日常维护和监管,实施河道水质的定期通报制度
|
综合计划科
|
环境监察大队环境监测站
|
空气质量提升
|
22
|
巩固、提升已整治的重点区域工业废气防治成果,加强工业废气整治工作
|
按照市环委会要求,继续开展全市化工企业废气整治工作。9月底前完成对省运会比赛有影响企业的废气整治。省运会期间对达不到废气要求且对比赛有影响的企业一律责令停产。年内完成32家化工企业的废气整治任务
|
环境监察大队
|
|
23
|
强化机动车尾气污染防治,提高尾气检测率
|
统一实施环保绿色标志管理,管理好监测监管平台,机动车尾气检测率和达标率达到相关要求;开展加油站、储油库油气回收工作
|
综合计划科
|
辐射环境管理科
|
24
|
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强化秸秆禁烧工作
|
配合有关部门加快推进秸秆还田和秸秆综合利用示范工程工作,加强禁烧巡查,全面落实“片长”、“路长”责任制,确保省运场馆、高速公路沿线等敏感区域周边的安全。
|
环境监察大队
|
|
25
|
全面推开二氧化硫排放有偿使用和交易
|
按照省市二氧化硫排放有偿使用和交易方案进行落实
|
综合计划科
|
|
26
|
强化城市空气质量报告制度
|
执行城市空气质量评价预警与报告制度,配合做好世博和省运期间的空气质量保障工作
|
环境监测站
|
环境监察大队
|
环境执法
|
27
|
开展第二轮化工生产企业专项整治,完成集中化工区整治任务
|
根据《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全省深入开展化工生产企业专项整治工作方案的通知》,提高化工企业准入门槛,按时推进整治,关闭一批污染严重、治理无望或存在重大环境安全隐患的化工企业
|
环境监察大队
|
综合计划科
环境管理科
宣教法制科
|
环境执法
|
28
|
开展重金属污染专项整治和污染源调查监测
|
加强对铅酸电池生产及回收利用行业、酸洗行业整治和涉酚企业调查,规范其环境行为;实施重金属污染治理与修复示范工程,妥善解决历史遗留重金属污染问题
|
环境监察大队
|
辐射环境管理科
|
全面开展氨氮、总磷、总氮监测
|
环境监测站
|
|
制定氨氮、总磷排放总量削减计划
|
辐射环境管理科
|
|
29
|
开展打造环境管理放心行业专项整治活动
|
对宏达色线厂等25家印染行业、东风化工厂等15家化工企业、市第一污水处理厂等6家污水处理厂实施专项整治,按时保质完成整治任务并规范管理
|
环境监察大队
|
综合计划科
|
开展对重点区域的环境专项整治
|
进一步拓展重点区域专项整治工作,完成洮西、白龙荡、登冠等区域的化工企业的环境整治工作
|
环境监察大队
|
综合计划科
|
30
|
加强对市第一、第二污水处理厂和4个乡镇污水处理厂的监测、监察
|
坚持对集中式污水处理厂开展旬检查和旬报告制度
|
环境监察大队
|
|
坚持对集中式污水处理厂开展旬监测
|
环境监测站
|
|
31
|
加强河道断面沿线污染源的现场监察
|
组织开展太湖和区域补偿考核断面河道沿线污染源的监督检查和管理,每月开展一次专项执法检查,每月初提供环境监察月度分析报告
|
环境监察大队
|
|
32
|
加强对列入减排计划的企业的现场监察
|
每月不少于一次对列入工程减排计划的项目进行检查, 督促企业单位按照任务要求开展工作并取得实效
|
环境监察大队
|
辐射环境管理科
|
33
|
加强对六大行业的现场监管
|
制定污染企业限产限排计划,应急期间对污染企业实施限产限排
|
环境监察大队
|
综合计划科
宣教法制科
|
34
|
加强对废水、废气污染源的现场监察
|
对国控、省控重点源每月不少于一次,一般源每季度不少于二次
|
环境监察大队
|
|
35
|
加强对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的现场监察
|
加大对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的现场监管,做到每月不少一次现场监督检查
|
环境监察大队
|
|
36
|
加强对挂牌督办企业、受处罚企业的现场监察
|
加强对挂牌督办工作情况的督查
|
办公室
|
|
加强对挂牌督办单位整改情况的监督和指导
|
环境监察大队
|
|
加大对受处罚单位的整改情况督办,强化挂牌督办宣传工作
|
宣教法制科
|
|
对挂牌督办单位下达整治文书
|
综合计划科
|
|
信访调处与环境应急
|
37
|
强化环境信访处理
|
加强环境信访工作,严格落实环境信访处理“八项制度”,实现“三下降两提高”和“两个确保”的目标
|
环境监察大队
|
|
38
|
严格落实环境信访有奖举报制度
|
落实有奖举报制度,保证“12369”举报热线畅通,值守人员在位且受理态度好
|
环境监察大队
|
|
39
|
认真组织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
|
按照人大、政协要求,按时保质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并认真做好答复解释工作
|
办公室
|
各科室
直属单位
|
40
|
强化环境应急管理
|
开展重点环境风险源调查,完善各类环境应急预案及有关制度,强化应急演练,妥善处置突发环境事件,及时报送突发环境事件信息的,及时报送突发性环境事件分析报告
|
环境监察大队
|
各科室
直属单位
|
城考 创模
|
41
|
认真做好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相关工作
|
根据国家环保部、省厅和市局的要求,认真做好2009年“创模”资料的整理和上报工作
|
综合计划科
|
|
42
|
认真做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工作
|
根据国家环保部、省厅和市局的要求,认真做好2009年“城考”资料的整理和上报工作
|
综合计划科
|
|
建设项目
环境管理
|
43
|
强化建设项目环保审批
|
按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审批权限等要求,切实加强建设项目的环保审批,严格执行分级审批管理制度,按时报送业务报表,并畅通环保审批绿色通道,提高审批效率
|
环境管理科
|
|
44
|
积极开展“环保直通车”服务品牌创建活动
|
按照常州市环保系统要求,组织“环保直通车”品牌创建,全面促进和达到“五个优”工作目标
|
环境管理科
|
办公室
|
45
|
切实加强建设项目环保“三同时”验收工作
|
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切实加强对环保“三同时”验收工作
|
环境管理科
|
|
46
|
切实加强对环评中介机构管理
|
规范对环评等中介机构的管理工作,及时抽查和通报情况
|
环境管理科
|
|
47
|
强化工业园区、工业集中区基础设施建设
|
积极开展工业园区环境保护等级评定工作,提高园区环境基础施设达标率,确保环境基础设施和环境风险防控达到要求
|
环境管理科
|
|
督促完善经济开发区、工业集中区污水管网建设,推动经济开发区和9个工业集中区内工业企业污水接管率达100%
|
综合计划科
|
环境监察大队
|
加快推进经济开发区煤改气,淘汰区内燃煤锅炉
|
综合计划科
|
环境监察大队
|
推动完成培丰化工集中区集中供热
|
环境管理科
|
环境监察大队
|
积极推动金东、金西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园区污水接管和清洁能源利用率
|
环境管理科
|
|
48
|
加强工程领域环境问题排查
|
根据上级要求,按照工程领域突出环境问题治理排查方案,序时组织排查、抽查、整改,并建立长效机制
|
环境管理科
|
|
固体废物
污染防治
|
49
|
规范危险废物(包括医疗废物)、 污水处理厂污泥的环境管理
|
加强对危险废物处置工程的环境管理,确保全市危险废物(包括医疗废物)集中处置率达100%,所有污水处理厂的污泥无害化处置率达100%
|
辐射环境管理科
|
|
50
|
加强对危险废物产生、处置单位的环境监管
|
每季度对危险废物经营处置单位进行不少于一次监督检查,危险废物产生单位每季度不少于两次监督检查
|
辐射环境管理科
|
环境监察大队
|
核与
辐射
安全
监督
|
51
|
强化对辐射安全许可证管理
|
按照分级管理的要求,配合做好辖区内核技术利用单位辐射安全许可证审核、“三同时”验收和年度评估等工作
|
辐射环境管理科
|
|
52
|
加强对辐射单位监督检查
|
加强对辖区内核与辐射单位每年不少于二次的监督检查,配合常州市环保局对放射源远程报警监控系统的正常运行进行管理
|
辐射环境管理科
|
|
环保规划
|
53
|
积极开展环保规划工作
|
开展“十一五”环保规划评估,每半年上报一次“十一五”环保规划实施情况,每月上报工程实施情况;完成“十二五”环保规划编制初稿
|
综合计划科
|
|
环境科技
|
54
|
切实加强环境科技工作
|
加强与大专院校交流,推荐新型实用污染防治技术
|
环境管理科
|
|
环保资金
|
55
|
加强环保资金管理
|
积极组织申报环保专项资金,完善资金申报材料,强化对资金使用的督查;积极开展绩效评估,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
综合计划科
|
办公室
|
排污 收费
|
56
|
认真做好排污收费工作
|
认真组织开展排污申报登记或年审工作,按时、如实上报排污申报数据;依法、足额、全面、及时征收排污费
|
环境监察大队
|
|
根据国家、省和市的部署,做好建筑工地扬尘排污收费试点工作
|
环境监察大队
|
|
宣教法制
|
57
|
加大宣传力度
|
制订全民环境教育计划,组织领导干部和企业法人环保培训1期;全年在中央、省级主流媒体及《中国环境报》发表反映本地区环保稿件3篇以上,并结合生态市创建和省运会,在市区主干道等地设立大型环保宣传广告牌不少于5块
|
宣教法制科
|
|
继续开设“环保在行动”、“让环保走进生活”电视、广播电台专栏宣传
|
宣教法制科
|
|
利用新闻媒体宣传环保典型,曝光环境违法行为
|
宣教法制科
|
|
认真组织“六五”世界环境日、“四二二”世界地球日等系列宣传和“环保双十佳”宣传活动
|
宣教法制科
|
|
开展第五届丰登杯环境教育系列宣传活动
|
宣教法制科
|
|
积极组织开展“减少污染,珍爱家园”联合环保行动
|
宣教法制科
|
|
宣教法制
|
58
|
规范环境执法行为,依法行政
|
规范环境执法行为,推进依法行政;加大对上级执法检查中发现问题的整改力度;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行政处罚力度不低于去年,行政执法案卷评查得分80分以上,行政处罚案件执行率100%,到账率不低于80%;按时报送依法行政工作报告
|
宣教法制科
|
|
59
|
认真做好企业环境信息评定工作,并将环境信息纳入绿色信贷系统
|
扩大绿色信贷政策覆盖面,参加环境行为评级的企业数同比增加10%
|
宣教法制科
|
|
60
|
积极组织开展群众性绿色创建活动
|
年内新增常州市级绿色社区1个;建成省级绿色学校2所,常州市级绿色学校5所;建成省级环境教育基地1家
|
宣教法制科
|
|
61
|
积极开展业务培训,提高工作能力
|
定期组织监察和监测人员业务培训,参加上级业务知识大比武
|
环境监察大队
环境监测站
|
|
环境监测
|
62
|
加强环境监测
|
按要求做好环境质量监测和污染源监督监测等工作,按要求完成专项监测任务,认真执行各项环境监测报告制度,及时上报各类监测报表、数据和信息等
|
环境监测站
|
|
认真做好污染源监督监测和自动监测设备的比对监测、校验监测
|
环境监测站
|
|
通过实验室认可和计量认证监督评审
|
环境监测站
|
|
规范自动监测站运行管理,按规范对小康断面、城考断面、太湖考核断面、区域补偿断面以及饮用水源地的水质监测,及时掌控水质变化,认真分析影响水质变化原因,提高环境监测预警能力
|
环境监测站
|
|
加强长荡湖蓝藻预警监测工作
|
环境监测站
|
环境监察大队
|
文明创建
|
63
|
积极开展文明创建工作
|
制定和实施文明单位年度创建工作计划,做到创建工作有部署、有检查、有交流;加强组织领导,做好新一轮文明单位的创建工作;结合“恪尽环保职守,打造勤廉团队”活动,开展有针对性、有影响的创建活动;健全创建工作台账,及时做好年度创建工作的信息报送工作
|
办公室
|
|
党风廉政
建设
|
64
|
认真做好党风廉政建设工作
|
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工作规划》,完善各项制度建设,全面执行各项廉洁自律规定,做好信访举报的调查处理工作。加强行风建设,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
|
办公室
|
|
加强机关党组织建设
|
上半年完成总支和支部改选
|
党总支
|
各支部
|
政务公开与信息
|
65
|
强化政务公开工作
|
进一步规范政务公开工作,加大政府信息公开力度
|
办公室
|
|
强化政务信息报送工作
|
加强政务信息工作,保障信息畅通,报送信息和稿件每月不少于3条,每半年提供1篇督查专报材料
|
办公室
|
|
按规定保质、保量向办公室报送相关信息
|
各科室
直属单位
|
|
及时向上级环保部门报送监测信息
|
环境监测站
|
|
及时向上级环保部门报送监察信息
|
环境监察大队
|
|
加强环保网站管理
|
完善环保网站建设,提高网站管理水平,及时更新网站数据
|
办公室
|
|
档案管理
|
66
|
认真做好档案管理工作
|
认真做好文件的归档工作,按时按质完成年度归档工作任务,并按要求做好档案管理星级达标工作
|
办公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