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2020专题 > 2021金坛两会 > 两会报告 > 内容
政府工作报告(摘要)
  信息来源:金坛时报 发布时间:2021-01-05 浏览次数: 【打印】 【字体:

“十三五”时期和2020年工作

“十三五”以来,区政府在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团结依靠全区人民,紧紧抓住“撤市设区”新机遇,按照“接轨常州主城区、推动发展新跨越”总体战略,紧扣高质量发展要求,突出两个加快主题主线,抓机遇、促发展、迎挑战、破难题,全区经济社会呈现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

一、综合实力显著增强,成功迈入苏南发展第二方阵

2020年,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可比价增长5.5%,是“十二五”末的1.8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5.8亿元,是“十二五”末的1.5倍,年均增长9.4%;工业应税销售收入1625亿元,是“十二五”末的2.3倍,年均增长18%。经济总量增幅连续多年位居苏南前三。“十三五”期间,实施省重大项目21个。签约引进项目832个,中航锂电、北电爱思特、蜂巢能源、东方日升等一批重大项目落户我区,工业实际投入983.5亿元。实际使用外资14.1亿美元,德国工业4.0金坛制造基地挂牌成立,中国(常州)德国中心建成投用,中德(常州)创新产业园成为全省德资企业集聚区之一。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57家,保有量达227家。拥有中盐金坛卢强院士工作站、中航锂电技术研究院等“两站三中心”53家,比“十二五”末增加19家。2020年全国百强新城区排名第31位。

二、产业结构明显优化,产业升级大步迈进

2020年,预计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43亿元,是“十二五”末的1.4倍。规上工业企业467家,比“十二五”末净增61家。“三新一特”产业集聚发展,规上企业数占比28%、应税销售收入占比46%。新能源汽车产业拥有整车、电机、电控、动力电池等完整产业链;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初步形成射频器件、5G芯片、光模块等产业集聚;生物技术和新医药产业布局原料药、生物疫苗、中药等细分领域;光伏产业拥有电池片、组件、EVA胶膜等较为完整的产业链。高端装备制造、纺织服装等传统支柱产业提质增效。农业基本现代化水平稳居全省第一方阵,“十三五”期间,农业增加值年均增长5.1%,建成高标准农田5.7万亩,省级农业龙头企业14家,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率稳定在90%以上,获批建设省级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薛埠镇、指前镇入选全国农业产业强镇,智能化渔场、茅山茶海等一批重点农业项目建成投用。茅山道天下、花谷奇缘创成国家4A级旅游景区,获评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区,茅山旅游度假区综合考评连续三年位居全省第三。吾悦广场、新天地、红星美凯龙等综合体建成运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98亿元,年均增长8.2%。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年均分别增长14.2%和14.4%,贷款余额突破千亿元,获评2017—2019年度江苏省金融生态优秀县。

三、交通环境显著改善,区域枢纽地位日益凸显

“十三五”期间,交通建设总投资98亿元,是“十二五”的1.3倍。新增一级公路109公里,二级公路63公里。编制完成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等一批重大交通规划,金杭高速、阜溧高速、连镇铁路南延等项目成功纳入上位规划。江苏南沿江城际铁路率先在金坛开工建设。G233(金坛段)、S265(金坛段)、S240改造提升、茅山旅游大道、长荡湖旅游大道、直荣公路、金茅公路东段等项目建成通车,30分钟交通圈基本形成,实现了“城到镇全部通一级公路”目标。新改建农村公路114公里、农桥26座、安全生命防护工程268公里,打造“乐道金坛”农路品牌,获评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区,“绿野仙踪”获全国“最有诗意的路”评选第一名。金坛港—太仓港内河集装箱支线航线正式开通。

四、重点改革攻坚破局,发展动能强势集聚

被列入首批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正式加入南京都市圈。直溪光采小镇入选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名单。“放管服”改革不断深化,不动产登记全流程网上办理率先在全国开展,获评全省营商环境评价先进地区。高质量推进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第三次国土调查、全域土地整治等试点工作。新增规划空间流量指标3.1万亩,新增建设用地指标5.4万亩。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深入推进,加快市场化转型、实体化运作。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国有林场改革全面完成。扎实推进教育、医疗领域绩效改革。高质量完成机关事业单位和镇(街道)机构改革。

五、生态建设全面推进,城乡面貌日新月异

“十三五”期间,全区共拆迁230万平方米,新建保障性住房3万余套、370万平方米。滨湖新城框架进一步拉开,新建环湖路、江东大道等16条道路,图书馆、城市形象馆、民防教育体验馆相继开馆。金沙老城改造更新有序推进,金沙花园等15个老小区完成雨污分流改造,南园二村、华城二村等7个小区创成省级宜居示范居住区。农村人居环境不断改善,建成美丽宜居村庄163个,仙姑村入选中国十大美丽乡村。水利工程累计投资106亿元,是“十二五”的12.2倍。新孟河延伸拓浚主体工程完工,龙山、钱资湖水利枢纽建成投运。完成中央、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取消培丰化工集中区定位,关闭化工生产企业35家、“散乱污”企业299家,完成24条河道清淤和76条黑臭河道治理,规划保留村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投资65亿元实施长荡湖网围整治、生态清淤、入湖河道综合整治等六大工程,增加水域10平方公里。长荡湖水厂建成投用,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完成石家山、营盘山等宕口生态修复治理。长荡湖创成国家湿地公园,茅山入选“中国森林氧吧”名录。获评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入选省级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

六、民生短板拉长补齐,百姓获得感持续提升

“十三五”期间,新(改、扩)建学校23所、医院5所、村卫生室78个、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123个。新增养老机构11家、养老床位1261张,建成“夕阳红”居家养老服务中心66个。河海大学常州校区落户我区。人民医院获评三级综合医院。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5.7万元和3万元,年均分别增长7.4%和8.3%。基础养老金、基本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标准逐步与常州接轨,城镇登记失业率1.82%。5702户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全部脱贫,获评“全省脱贫攻坚组织创新奖”。华罗庚艺术团挂牌江苏省儿童艺术剧院,《田梦儿》《青铜葵花》获省“五个一工程”奖。获评全国“七五”普法中期先进区、省食品安全示范区,实现省双拥模范城“五连冠”,连续16年被评为江苏省平安区。

七、作风建设不断优化,政府效能切实增强

扎实开展“两学一做”“三大一实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等主题教育。自觉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工作监督、法律监督和区政协民主监督。“十三五”期间,共办理人大代表建议896件、政协提案603件。自觉接受审计、司法、舆论和社会监督,开展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和自然资源资产审计。受理“12345”服务热线诉求30万余件。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持之以恒纠正“四风”,“三公”经费支出同比压减35%。推进政府隐性债务化解,优化债务结构,努力降低债务成本。完善区与镇、街道、园区财政结算体制,落实镇村基层保障资金62.8亿元。

2020年,区政府认真贯彻区委十三届八次全会精神,组织带领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在毫不放松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团结拼搏,克难求进,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统筹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全力打好疫情防控阻击

战。按照“外防输入、内防扩散、严格管控”总要求,第一时间成立疫情防控应急指挥部,强化联防联控、群防群控、闭环管控等机制。采取果断措施,迅速处置人民医院聚集性疫情,把影响降到最低。有效指导企业和学校复工复产、复学复课。先后从韩国包机5架次组织400余名外籍员工返岗。发放稳岗返还、以工代训等各项企业补贴5700万元。发放临时生活物资补贴、价格临时补贴近1000万元,惠及群众5万余人次。

(二)全面决战狠抓两个加快。

严格规范产业项目引进和建设,扎实开展项目招引百日攻坚行动。胜伟策、当升科技一期、SK隔膜一期等项目竣工投产,晨创5G通讯基站、中盐盐穴压气储能电站等重点项目加快推进。全年预计完成工业实际投入220亿元,其中机械设备投入占比61%。争取建设用地指标8905亩,完成占补平衡项目1775亩。工业用电量达44.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6.4%,增幅位列苏南各县市区第一。

(三)千方百计稳定经济增长。

182家工业企业应税销售收入超亿元。蜂巢能源、中航锂电获评独角兽企业。斯威克、常友环保等5家企业报省证监局辅导备案。预计进出口总额218亿元,同比增长22%,增幅位列常州各辖市区第一。中德(常州)创新产业园被认定为全省首批国际合作园区,新材料科技产业园被省政府认定为化工集中区,华科园完成省级高新区申报工作。召开全球招商网络大会、“三新一特”产业峰会。出台股改上市、企业年金、高层次人才服务体系等相关政策。全年减税降费32.2亿元。发改、工信等部门全年向上争取资金17亿元。建筑业入库税收12亿元,同比增长20%。

(四)加快提升城乡品质内涵。

钱资湖大桥、直别公路、大社线建成通车,南沿江城际铁路加快推进,高铁枢纽、河海大学常州校区启动建设。推进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尧塘河列入省生态治理河道。完成沿河东路等道路改造,新增停车泊位2129个。全面开展“全域大排查、百日大整治”攻坚行动,顺利通过全国文明城市国检、省测。推进16个被撤并乡镇集镇区专项整治,柚山村、上阮村加快美丽乡村建设,创成金牛村、徐家庄等4个省级特色田园乡村。

(五)统筹推进各项社会事业。

华罗庚实验小学、华罗庚实验幼儿园开工建设,东城实验幼儿园、直溪幼儿园投入使用。第一人民医院完成整体搬迁。适龄儿童免费接种水痘疫苗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提高到280元/月,被征地农民养老补助金标准提高到680元/月。举办华罗庚诞辰110周年系列活动,华罗庚纪念馆完成改造提升。高质量完成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开展违法违规“小化工”百日专项整治,推进落实省委危化品专项巡视反馈意见整改,全年未发生较大以上事故。

“十四五”时期目标任务和2021年主要工作

“十四五”时期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是:经济规模全面翻番。到2025年,地区生产总值确保完成1500亿元、争取1600亿元;工业应税销售收入确保完成3500亿元、争取400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确保完成100亿元、争取120亿元;累计工业实际投入确保完成1000亿元,争取1200亿元;经济总量进入苏南县市区前20位。工业经济做大做强。到2025年,实现工业应税销售收入超10亿元企业100家,其中超100亿元企业集团10家;年应税销售收入超1000亿元产业2个;上市公司20家。美丽金坛初具成效。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试点取得更大突破,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水平显著提升,资源利用更加节约高效,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改善。到2025年,PM2.5浓度低于35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超80%,美丽宜居乡村建成率达100%。民生福祉更加殷实。教育、医疗、文化、养老等公共服务体系更加优质均衡,社会就业更加充分,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与经济增长率相匹配。

2021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确保完成100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确保完成60亿元;工业实际投入确保完成300亿元;工业应税销售收入确保完成1800亿元;实际使用外资、主要污染物减排等指标完成上级下达任务。

一、高质量推动产业发展强根基

用好项目招引“主抓手”。围绕“三新一特”产业,努力招引高端龙头项目和建链补链强链项目。开发区、华科园、金科园要大力引进旗舰型、引领型、创新型大项目、好项目;各镇、街道要大力引进处于创新链、价值链上的优质项目。加大总部企业、税源企业、科技型企业等招引力度。推进委托招商、基金招商、以商引商等多渠道招商。茅山、长荡湖两个旅游度假区要积极招引龙头项目。确保引进供地项目协议投资总额不少于500亿元,力争超30亿元或3亿美元项目8个,其中超50亿元或5亿美元、超100亿元或10亿美元项目各1个。

抓好项目建设“主引擎”。进一步简化项目审批手续,全面落实代办审批、重大项目推进等机制。加快推进总投资150亿元亿晶光电25GW高效光伏电池及组件、50亿元飞荣达二期产业园、3.5亿美元贝爱亿等重点项目建设,确保SK隔膜二期、晨创5G通讯基站一期、常宝普莱森特种管材等项目竣工投产。定期开展“回头看”,加大项目投产考核。科学排定政府性投资项目。集中有限的财政资源投向重点项目。加大专项债券项目申报、储备力度。探索改革投融资方式,充分发挥国有企业作用。强化用地保障,全年争取建设用地指标6000亩。

当好项目服务“主力军”。大力实施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十百千计划”。实行区领导以及镇、园区、部门负责同志挂钩联系制度。力争全年应税销售收入10亿元以上企业超30家、50亿元以上企业超5家、100亿元以上企业超2家。成立上市服务专班,力争年内3家企业登陆资本市场。鼓励晨风、金昇、健尔康等企业开拓多元海外市场。全年争取各类资金不少于18亿元。建立“三新一特”等产业扶持资金、投资基金。建立和引进市场化融资担保公司,设立产业纾困基金。创新完善劳务开发合作、劳务派遣等招聘机制,满足企业用工需求。

二、高站位深化改革创新增动能

提升创新驱动能力。加大科技财政投入,设立科创基金。推进华科园创建省级高新区,开发区创建国家级经开区。重点建设总量超100万平方米的科技企业加速器,加快推进河海大学长荡湖大学科技园、华罗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等项目,中国(常州)德国中心孵化中心建成投用,新增市级以上科创平台不少于3家,其中省级以上1家。精心筹备中国数学发展大会。全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75家。新增市级以上企业研发机构不少于10家,其中省级以上2家。落实“金礼遇·才无忧”高层次人才20条服务政策,全年新增高层次人才200人以上、高技能人才1000人以上,入选省“双创计划”3人。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20.9件。

纵深推进各项改革。深化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积极探索“以房换地”“以地换地”等宅基地自愿退出机制。深入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加快金坛都市田园·黄金软米大农场规划建设。加快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新建高标准农田1.3万亩。创新园区外工矿建设用地退出机制。有序开展产业用地更新。巩固区属国有股权委托管理成果,深化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建立国有企业参与政府投资项目盈利模式。支持国有企业成立产业发展基金。通过债务置换等方式,切实降低国有企业综合融资成本。

着力优化营商环境。纵深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一门全办”,全力打造审批事项最少、办事效率最快、服务水平最优的“金钥匙”服务品牌。深化建设项目审批制度、“证照分离”改革。推进“互联网+监管”“双随机、一公开”,探索包容审慎监管。强化水电气便利化举措,持续压减接入时间。有序推进镇(街道)行政审批赋权和综合执法改革,实现“区镇通办”“就近能办”。深化“四到”服务,召开企业家座谈会、政银企对接会、乡贤大会等活动,解决企业发展中存在问题,依法平等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

三、高品质打造城乡环境创标杆

加强规划引领作用。编制完成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完成高铁新城总体规划、滨湖新城和金沙老城规划修编,深化生物医药产业园和中德(常州)生态绿色城规划研究。完成茅山区域旅游总体策划、茅山旅游度假区北部片区城市设计,启动钱资湖南岸及河海大学周边地块策划,打造长荡湖旅游大道、茅山旅游大道等特色生态廊道。推进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研究,完成供水、绿地等专项规划。高标准开展各板块产业园区规划修编,加快编制147个集聚提升类和特色保护类村庄详细规划。打造苏南地区首个集中供冷供热城市。

加快提升城市功能。全面推进南沿江城际铁路、高铁枢纽建设,争取启动常金高速、阜溧高速,开工建设G233南延、盐港路全面提升等项目。开工建设彭公桥、万士等邻里中心,钱家路人行道、汇金路南延等滨湖新城道路建成投用。改造提升文化一村、河滨北戴小区,启动老小区二次供水设施改造。实施金沙老城雨污分流三年行动计划,推进汇贤路(北段)、河滨东路等污水管网工程,同步实施道路提升改造。打通吾悦广场等片区堵点,新增停车泊位2000个,增设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和共享自行车点位。金沙科技金融中心、万豪国际酒店建成投运,爱琴海购物公园、滨湖商务中心等项目加快建设。河海大学常州校区主体结构封顶。加快良常水利枢纽建设和通济南河综合整治。

加速打造宜居环境。全年实现PM2.5平均浓度达国家二级标准,力争实现湖心桥等11个国省考断面稳定达标。启动建设工业污水处理厂,提升改造第二污水处理厂,儒林、薛埠和第一污水处理厂年内建成投用。基本完成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任务,深入推进长荡湖水环境综合治理。加快茅山国际会议中心等项目建设,茅山旅游度假区争创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优化金沙公园、青年广场等街头游园绿化,实施城市色彩、楼宇亮化、城中村照明和慢行系统局部改造。全面深化小区物业、农贸市场等专项治理,完成南环一路、金桂路等精品街道创建。规划发展村生活污水治理覆盖率和设施运行率95%以上。力争建成省级特色田园乡村3个、常州市级美丽乡村3个。

四、高标准抓好民生改善补短板

进一步强化民生保障。推动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参保全覆盖,新增参保1.2万人以上。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提高到315元/月,被征地农民养老补助金标准提高到740元/月。加强退役军人和优抚对象服务保障。落实就业创业补贴等扶持政策,新增城镇就业1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稳定在2%以内。持续推进“夕阳红”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村(居)覆盖率达80%。探索镇级敬老院社会化运营试点,打造“驿站式”居家社区养老新模式。元巷小区三期、连珠水苑一期等保障性住房交付使用。

进一步优化公共服务。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设置教育贡献奖。开工建设汇贤初级中学,改造提升华罗庚初级中学,加快建设华罗庚实验小学、华罗庚实验幼儿园、汇贤幼儿园,华罗庚中学滨湖校区、岸头佳园幼儿园春学期投入使用。推动第一人民医院与长三角地区优质医疗资源合作办院,妇幼保健院建成投用,完成中医医院移址改扩建,启动实施疾控中心改扩建。完成直溪中心卫生院、儒林卫生院等5家规范化发热门诊建设。新建20个全民健身场地。深化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精心组织好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纪念活动。

进一步办好民生实事。聚焦教育资源供给、城乡环境提升、老小区改造等社会关注、群众关切的热点问题,梳理形成了18个民生实事候选项目,提请本次大会票决确定16个重点实施项目。

五、高水平提升社会治理促稳定

切实防范重大风险。严格落实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强化区镇两级网格化监管执法责任体系。开展扶贫领域专项治理,健全返贫风险监测机制。加强政府性债务动态监管,坚决守住不发生区域性金融风险底线。系统推进安全生产“三年大灶”专项整治,确保全区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

切实维护公共安全。开展国省县道、城区道路、金武快速路交通隐患治理,拆除华城、东二环2个环岛。巩固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区创建成果。健全突发敏感事件应急处置预案。加强区镇村三级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建设。纵深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建立健全立体化、信息化治安防控体系。

切实守牢疫情防控。落实落细“十户联防、邻里守望”“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等好经验、好做法。落实境外及境内中高风险地区来坛人员第一时间核酸检测、集中隔离,扎实做好进口冷链食品及包装检测。发挥发热门诊等“哨点”作用,做好重点人群个人防护、定期核酸检测、疫苗接种等工作,确保疫情不出现反复。

六、高效能强化政府建设优作风

政治坚定讲法治。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深化法律顾问、公众参与、专家论证等制度,主动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倾听民主党派、工商联和社会各界人士意见,高度重视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加强政策解读,持续提升政务公开质效。

勇于担当重实干。紧扣区委中心工作,争创更多第一唯一,提高政府公信力。勤学新政策、新业务、新经验,提高政府学习力。健全完善政府系统推进、协调、督查体系,提高政府执行力。大力精简会议、压缩文件,减少事务性活动,把更多精力集中到促发展、解难题、办实事上。

廉洁从政守底线。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违纪行为。全力支持纪检监察机关履行职责。实现公共资金、国有资产等审计监督全覆盖。严格财政预算管理,加强绩效评估,压减一般性支出10%以上。积极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