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治理进行时 政策文件 网格化治理典型 认识网格化
当前位置:首页 > 2021专题 > 打造网格化治理新体系 > 网格化治理典型 > 内容
沈渎社区
  信息来源:金坛时报 发布时间:2021-02-09 浏览次数: 【打印】 【字体:

一、治理的历史难题

沈渎村位于金坛城区西郊,2013年、2016年潘庄、新潘等3个自然村及一个组动迁安置到元巷小区和九洲里小区,现有村民1413户,人口3792人。人员构成、社区管理体制都比较复杂,信访案件特别多,其中2013年30件,2014年41件,部分人员多次联名集体群访,成为人们摇头的重点上访村,村民幸福指数低,严重制约社区的发展。

二、治理举措

为解决沈渎治理难题,沈渎村针对“矛盾多、环境差、人心散、发展慢”的实际,主动作为,积极施策,探索走出一条新型农村社区治理的沈渎之路。

(一)制定了“三和创建”特色党建工作。

着力“建强党的基层战斗堡垒”,以党总支建设引领社区治理各项工作,以“和美家庭”别人评;“和睦邻里”自己评;“和谐沈渎”村民评为载体,增强关注自己、关注别人、关注集体的价值认同。村干部转作风,结合党员实际设岗定责,形成矛盾隐患定期分析研判制度、工程风险评估制度、社情民意问询反馈制度、村干挂片入组到户网格制度、考核问效制度等五大制度,并出台了新村规民约。把支部建在网格是沈渎的创新模式,成立村干部任网格长,村内企业、种植大户、其他群体代表为成员的网格志愿者队伍,建立健全了村内主体间的沟通机制、村内事务的决策机制、村民合理利益的诉求机制、村民矛盾的调解机制、重点人群的援助机制等工作制度,实现了党的领导的全覆盖。

(二)明确了“壮大村级经济”助推乡村振兴。

为增强“城郊融合”,村明确了“抢抓城郊区域优势,承接城市功能外溢、满足城市消费需求”的发展路径。近年来,通过不断盘活存量资产,以闲置用房出租、土地整治、土地流转、高效农业等方式,不断促进了村级集体经济的壮大。2016年成立新型农机专业合作社,引进粮食生产、丰产示范方,全村机械耕种面积占全村耕地面积的70%以上。2015年村级集体经济年收入13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4000元;2019年集体经济收入469.23万元,人均纯收入26120元。

(三)谋划了“幸福沈渎”服务为民主题。

沈渎社区治理把群众的幸福感、安全感、获得感,老乡的小康作为治理的奋斗目标。几年来,累计投资6500多万用于民生建设。其中为解决村民出行交通不便,先后引资拓宽道路、硬化路面、新建桥梁、新建公交首末站。为解决种、养殖户常年汛期受灾的问题,积极引资改建了大同圩灌排站、沈渎南排涝站和前关闸排涝站,完成了13公里圩堤驳岸平整加固。为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完成了小清培文化特色村建设、沈渎夕阳红之家、文化活动室建设,完成了六个自然村的村民健身广场,并将法治宣传、文化宣传栏融入广场主建筑群,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四)创新了“警格+网格”融合治理的有效手段。

在网格化治理基础上,2019年8月以来,在区政法委统一部署下,沈渎社区试点探索“警格+网格”融合治理。投资40多万元成立了警格+网格工作室,并开始办公。把警务平台和社区网格化平台信息进行了资源整合,目前正在探索“最多跑一次”的便民举措,一个小小的改变,治理效能大大提高了,村民办事更方便,更快捷。

三、治理成效

创新治理带来的是全新的沈渎,村民矛盾纠纷得到妥善化解,更加民主和谐;村容村貌变优变美,村民幸福感提升;党员作风过硬,服务能力提升,更加凝聚人心;“信访重点村”变为“零上访村”。沈渎的创新做法为自己赢得很多荣誉:2014年省卫生村、2016年江苏省民主法治示范村、2017年常州市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示范点、2018年江苏省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等。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